问答题
有规定说公务员不得大肆举办宴席,某县不仅不允许公务员举办宴席,本县其他人也不允许举办婚宴、寿宴、丧礼等,并且规定 70 岁以上老人每十年只准办一次寿宴。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该县不允许公务员举办宴席,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务员超规模办宴席行为产生警示和约束作用,其出发点在于响应政府当前强调的反“四风”、“八项规定”,严厉杜绝党员干部借操办宴席大敛钱财的行为,要求党员干部身体力行建立廉洁型政府;同时意在减少普通民众为举办宴席跟风攀比、铺张浪费的现象,这也符合当前勤俭节约、倡俭治奢的宏观环境。
但禁止全县群众举办宴席的做法存在不合理之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举办婚宴、寿宴、丧礼是符合中国人传统的正常习俗,是一种亲友间的互动,属于群众的正当权利,其令行禁止的做法侵犯了群众的权利。老人年纪大,寿宴机会更是珍贵,而70岁以上老人每十年只准办一次寿宴,这种强制规定是不合情理的。
第二,该县的做法并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依据支撑,该县“不允许举办”是对规定内容“不得大肆举办”的过度引申。此外,这种规定执行起来还可能存在核查难度大、人力跟进成本高等问题。
第三,该县出台的具体举措是对上级政策文件的一种过度解读,甚至是误读,没有真正理解国家出台此项政策对于党员干部的意义所在,不利于上级政策、要求具体的落实和执行;而党群不分“一刀切”的做法反映出县领导对于社会现象缺乏科学引导的懒政嫌疑,缺乏执政智慧。
该县的举措削弱了群众对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对党员干部的有效监督,损害了政策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更有可能导致群众对规定产生抵触心理,不仅不利于杜绝操办宴席的攀比、浪费之风,也不利于政府对群众节俭办宴席理念的正确引导。
因此,要想推行廉政社会建设,光靠出台此类规定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工作。
第一,加强勤俭节约、廉政观念宣传。政府应定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举办谷文昌、杨善洲等廉洁干部典型事迹教育学习活动,通过线上教学与线下座谈会讨论等形式提高党员干部廉政思想。同时,政府部门可以联系乡镇、企业、中小学校定期开展勤俭节约主题宣讲活动,借助广播、官方微博、政府公众号等方式向群众推送勤俭节约的公益广告,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广其他绿色节俭庆祝或纪念方式,引导理性消费,形成全民勤俭节约的好风尚。
第二,切实抓好对党员干部的严格监督工作。细化执行范围,对于该县规定中过度解读的政策应予撤除,对公务员举办宴席的规模明文要求,保证政策落实有章可循。采用明察暗访的方式对党员干部宴请行为进行随机检查,将党员干部的日常行为廉政评估纳入绩效考核中。同时公开政府监督举报渠道,通过政府官网、热线电话、县长邮箱等方式接受超规宴席的举报。在接到举报后,及时调查并予以严厉惩戒和公示,强化公务员勤政廉洁的意识。
第三,精准解读实时政策,提高政策执行力和公信力。个别部门、单位对上级下发的相关政策文件要做好更加精细化的解读,领导干部要加强与专家学者、资深顾问的交流讨论,准确把握政策方向,要积极与上级部门进行对接,就具体问题进行探讨,出台细则要通过公众参与论证、专家科学评估,使政策得到有效的、合理的执行。
打造廉洁型政府、构建节约型社会首先需要构筑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党内“法规堤坝”,给奢侈浪费者划定制度“红线”,给以身试法者设定“高压线”。当然也需要政府正确引导广大群众厉行节约,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点评:题干中出现“某地”“某县”“某规定”等个例行为,均可以以政策为出发点及落脚点展开分析思考。这一类题型通常表现为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具体执行中存在问题。因而在分析中需要就出发点值得肯定的方面、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举措带来的影响展开分析,政策建议部分要针对分析中提出的不足之处逐个对应解决。
此题涉及的是对政府部门为响应廉政建设规定所实行措施进行评价,所以在就题答题论述完之后,还可以围绕如何从根本上让廉政建设的观念深入人心,增加相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