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现在限塑令落实效果并不理想,所有超市塑料袋儿仍在贩卖。而且很多外卖、快递等新兴行业,也带动了塑料袋的使用。针对限塑令面对的困境。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限塑令自实行十年来,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但却未达到预期效果,塑料袋依旧“我行我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用量难减。其一,政府监管不持续、不全面,除城市地区执行最严格的大型超市和便利店外,农村地区和市场、大集等其他场所监管乏力,死角甚多。其二,公民环保意识薄弱,违法成本低,塑料袋依然被大量生产、流通和使用,出现制度和环境为经济利益让位这样本末倒置的现象。 第二,政令有失。其一,政令未与时俱进,不能适应新兴事物发展。限塑令颁布时新兴行业并未成为白色垃圾主力军,只是对厚度以及有偿服务做出了规定,已不能满足当下限塑的需要。其二,政令无法通过价格杠杆约束塑料使用。十年间物价飞涨,但塑料袋有偿使用仍是几毛钱,不能起到真正的约束作用。 前段时间,台风山竹登录,暴风雨后,留下的一堆白色垃圾引人深思。杜绝“我行我塑”已迫在眉睫。 第一,完善更新法令。其一,针对新兴行业产生的白色污染必须做出明确限定,对包装袋使用厚度、有偿使用等一一细化,做到有法可依;其二,充分发挥限塑令价格杠杆的作用,在提升塑料袋环保属性的前提下,适当加价,或推出共享环保袋,限制塑料袋的使用。 第二,加强监督管理。政府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方面要“限产”,严格按照限塑令要求,加强源头治理,对于低质生产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的生产商,关停并罚,提高其违法成本。另一方面要“限售”,严格落实所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并拉网式排查,确保无死角。 第三,积极宣传引导。一方面要广泛宣传,环保部门、宣传部门要深入社区、学校、工厂等进行宣传授课,采用动画、微电影、拉横幅等方式加深公民“限塑意识”和环保意识;另一方面要针对性宣传,召集辖区内超市、商场、集贸市场、新兴行业等负责人定期开展培训并签订“限塑军令状”,认清塑料制品的危害,绝不违反限塑令。 第四,创新治理模式。一方面,以装货纸壳代替塑料袋,无偿发放购物布袋或购物篮等方式,鼓励公民寻找塑料制品替代品;另一方面,鼓励塑料袋生产商寻找新型环保材料取代塑料,生产制造易分解的塑料制品、淀粉餐盒等,让环保和便利共存。 点评:题目的背景话题我们老生常谈,那么对于“限塑令”的认识,我们就不会陌生,尤其是作为生活中塑料消费者的一员,我们对于“限塑令”的尴尬处境会更有发言权。考生可以根据现今的互联网时代谈谈其推行困境的原因,进而给出对策,注意对策要尽量可行并落地,这样才会使自己答题有重点和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