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针对中国式过马路,提三条整治措施。追问:哪条最好?
【参考答案】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就是当下中国式过马路的乱象。这种现象不仅扰乱交通秩序,危害群众生命安全,也在损害城市的文明形象。
因此,整治此类乱象迫在眉睫,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出发。
第一,加强宣传引导。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行人的宣传教育。线下通过报纸杂志等主流媒体开展文明出行专题宣传活动,邀请交管部门的人员现身说法,介绍交通规则,还可以在学校开设文明出行专题课程,通过案例解读、情景模拟提升学生的文明出行意识;线上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通过开展文明出行热点话题讨论,拍摄以中国式过马路为主题的微电影,制作交通事故动图等形式,引导人们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出行。
第二,完善道路规划。对于车流量、人流量较大的路段,设计地下通道与过街天桥,方便群众出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根据高峰时段和人流量合理设置信号灯的时长;完善交通引导,在人流量大的路段,高峰时段禁止车辆左转,使行人在绿灯时可以更加快速通行。
第三,加大法律约束。一方面,完善交通法律法规,细化对行人闯红灯的处罚,可以与个人征信系统相结合,提高违法成本;另一方面,在各个路口配备志愿者协助交警执法,或实现技术升级,在路口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对违章者进行实时抓拍,使惩罚制度更具有可操作性。
我认为加大法律约束是最好的措施。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治理力度上看,仅仅依靠自律力度太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结合他律,尤其要结合交通法规,只有通过强制性的交通法规约束才能从更大力度上解决中国式过马路的乱象。像新加坡、德国等国家就是如此。
第二,从见效时间上看,依靠宣传和道路规划等举措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而且容易出现问题的反复;而加大法律约束则能在最短时间内看到治理成果,并且其效果更加深远,具有持久性。
第三,从实施难度上看,宣传和道路规划等举措实施起来要考虑到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的具体情况,实施难度大、成本高;相比之下,完善交通法规实施的成本较低,且依据明确、统一,操作更加便利。
点评:1.本题为单一对策题型,要和一般的社会现象类题型相区分,不能采用通用的原因—影响—对策等的分析方法,而是要根据题目要求,重点突出整治措施。虽然看似只考察了对策提出,但想要提出且还可行的对策,仍需要考生抽丝剥茧去思考中国式过马路的成因:一是群众从众心理影响;二是道路设计存在短板;三是交管部门措施单一,以罚代管。这样提出的对策才更有针对性。
2.对于最优举措的判断,考生会有不同理解,不必指定某一种思路,而是要把选择的理由进行充分说明,有理有据,不能仅说其然而不说其所以然。
3.追问题目一般在国考中较为常见,在以往的考试组织中还有给考官自由追问权,即针对考生答题给予合理追问,本题在省考中出现,说明这是一个省考面试的发展趋势。要求我们以后的练习中,给自己一个追问,把问题想的更加深刻,这样也有助于我们的答题更加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