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近年来城市空气雾霾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美国大使馆公布的数据往往比我们气象公布的数据高,引发网上热议。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面对题目中美国和中国的雾霾监测指标不一致,我觉得应该理性看待,不能人云亦云。 我认为出现数据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标准不统一,监测对象不同。美国驻华大使馆主要监测PM2.5,我国环保部门主要监测PM10,属不同的观测对象,两种不同的标准空气质量指数是不一样的,甚至会出现指数成倍的差距,因而两者并不具备可比性。 第二,监测点不同,覆盖范围不一致。美国大使馆的监测点单一,数据只代表了一个地点的状况;而中国政府的监测项目收集了一个地区多个监测点的数据,计算的是地区平均值,采集样本量不一致,也会导致数据的差异。 第三,不良政绩观,存在部分数据造假。还有可能中国某些地方政府有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行为,在新闻里总是能看到一些匪夷所思的降雾霾指标的方法,例如棉纱堵塞采样器或者是给采样器戴口罩等,这些拙劣的手段都是为了把空气污染数值降下来,让数据变得好看。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多措并举,既要做好环保知识的科普,更要紧抓环保工作各个环节: 首先,积极回应热议,理性引导客观看待。面对网友的质疑,气象部门应该联合环保部门,通过科学的分析论证,派出权威专家对数据不一致的原因进行客观的解释,还可以联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就监测标准、监测对象不一致做出说明,既可以通过官方在权威媒体发布科普的文章,也可以借助学术界网络大V进行传播,让国民能够理性客观的看待大气变化,同时呼吁大家保护空气环境。 其次,统一检测标准,严格对待雾霾。中国的PM2.5标准刚刚上路,是最宽松的过渡期标准,所以现在应该考虑借鉴国外的检测标准,例如京津冀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始试行统一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统一后的京津冀预警分级标准门槛有所提高,此举将对雾霾防控工作起到更为坚实的保障。 最后,公布真实数据,环境监管不容有虚。一方面,用法律强化数据的真实性,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作出更为严厉、明确的处罚措施;另一方面,组织开展打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专项行动,加大弄虚作假行为查处力度,严格执法、严肃问责,形成高压震慑态势。 希望大家在关注数据的同时,更能够参与到社会治理中,从自身做起,做好环境的监督者和守护者。 点评:本题导图和解析示例逻辑保持一致,遵循“客观表态——原因剖析——多措并举”的答题框架。其中,开头表态由事件背景引入,即雾霾带来的影响造成社会热议是必然的,应该保持客观,理性看待;第二部分是对于数据不一致的原因分析,分别从主客观角度展开;最后针对事件处理以及发生原因逐一提出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