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有哪些局限性?
【参考答案】
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都强调货币渠道或利率渠道的传导,即认为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或利率的变动来影响实体经济的。
传统的货币渠道论或利率渠道论有三个重要的假设:第一,金融市场是一个完善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第二,信息是完全的,而且是对称的;第三,货币和其他各种金融资产之间、个人和企业的各种资金来源之间是完全替代的。但是,这些假设并不合理,也并不符合现实的经济、金融环境。因此,传统的货币渠道论或利率渠道论存在着不少内在的缺陷。
首先,传统的利率渠道论认为,货币政策的实施将影响短期名义利率。在价格粘性和经济主体作出理性预期的前提下,长期实际利率也将发生同方向的变化,进而影响投资者的资金成本,而资金成本的高低将影响投资决策,从而使实际产出增加或减少。但是,这种理论无法说明,当短期名义利率变动而长期实际利率不变时,货币政策对总支出中利率敏感性最强的耐用消费品的支出仍然产生显著的影响。
其次,传统的利率渠道论认为,货币政策对短期利率的影响较大,而对长期利率的影响较小。但是,实证研究的结果却表明,房地产的支出明显地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而房地产的支出却主要地取决于长期利率,而不是短期利率。
再次,在货币当局实施非预期的货币紧缩政策后,存货和新增投资对利率上升的反应有着显著的时滞。这反映了利率与各种支出变量之间对货币政策变化的反应在时间上并不一致,而传统的利率渠道论却未考虑到这一时滞的存在。
最后,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市场并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银行业具有垄断陛,市场利率往往由银行决定,因此,市场利率未必能代表融资成本。第二,信息并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在贷款的运用方面,借款人比银行有着更多的信息。于是,愿意付较高利息的借款人,还款的可能性往往较小。第三,道德风险的存在,使银行监督借款人资金运用状况的成本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