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题

给定资料:
作为青岛的老工业区,青岛市市北区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结合新旧动能转换和“一业一策”工作部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放大创“优势”、引入创“智力”、培育创“业态”、增加创“支点”,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走出一条老城区发展都市经济和创新产业的新路子。
为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市北区与市科技局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科技金融体系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园区和孵化器与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中介市场体系建设,设立1.5亿元的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池,为科技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各类创新平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鼓励和推进高端科研院所与科技企业的产学研对接,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市北区科技工作的重点方向之一。依托青岛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规划建设橡胶生态体系国家级创新平台,形成橡胶化工产业集聚,打造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老工业片区新旧动能转换”试点区。依托青岛理工大学成立“建筑信息化模型研究中心”,推动建筑信息化发展,培育青岛市城市设计、地理信息、智慧社区、大数据、云计算、数据安全等信息服务先导性产业。
市北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资源优势,积极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前来创新创业,带动科技产业发展。引进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等多家智库研究机构,以及中科院卢强院士、周成虎院士、冯守华院士等各领域顶尖人才,在“政、产、学、研、用、资”等多领域开展深层次、全方位的探索和务实合作。
市北区将继续加大高校院所引进力度,共建智库联盟,打造智库集群,围绕动能转换、城市治理、人才培养等课题开展研究合作,提升城区发展“软实力”。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以载体吸引项目,以项目吸附人才,力争2018年年底前引进培育“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8人以上,打造院士工作站5处,实现人才与产业互动发展。
市北区将城区整体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相融合,充分发挥区域创新资源和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重点打造“六大创新载体”。依托青科大、橡胶谷等科技资源优势,打造国家级橡胶新材料与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中心;依托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加强与华大基因、正大集团等知名生物医药企业合作,打造中国生物科技创新园;依托中车四方车辆研究所的研发优势,在牵引一制动一刹车一信号等领域引入上下游关联企业,打造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中心:依托浪潮集团的产业领军优势,吸引云计算、大数据相关企业集聚,打造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园:依托百洋医药、齐都药业等行业优势资源,规划打造以医疗研发、智能设备、健康养老等功能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园;依托北京大学(青岛)城市治理研究院和青岛勘察测绘院的人才优势,以院士团队为支撑,吸引一批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治理创新领域的研究机构和产业项目落地,打造地理信息产业园。
市北区聚焦国际国内科技前沿产业和“四新”业态,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智力密集型产业为支撑,蓝色经济为引领的产业体系,重点在人工智能、节能环保、大数据云计算、生物医药等11个产业方向发力,力争到2018年年底前,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2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5%。
市北区积极挖掘老厂房闲置资源,打造了橡胶谷、纺织谷、中联2.5产业园及一批创客空间和孵化器。2017年上半年,依托老厂房打造的天幕创想小镇和“智立方”产业园相继投入运营,围绕人工智能与装备制造、科技文化创意、工业互联网等特色产业,集聚了清华力合、北大1898、腾讯云等一批知名合作机构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构建起“孵化一转化一产业化”融合互动运行机制。市北区将深入挖掘青岛刺绣厂、纺织机械厂、罐头食品厂等区内闲置厂房资源,聘请国内外知名研究院就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进行统筹规划,按照天幕创想小镇和“智立方”的转型发展模式,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通过搭平台、引项目、聚人才、育产业,使各类要素资源有效对接,着力解决老企业搬迁产业空心化问题,在老城区动能转换和创新创业上提供更多支点。
“给定资料”介绍了青岛市市北区在集聚“双创”资源,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假如你是该区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准备参加市里组织的工作会议。请依据“给定资料”,草拟一份讲话稿,介绍本区经验。
要求:
(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语言得体,条理清晰;
(3)不超过550字。

【参考答案】

各位领导、同志:
大家好。市北区作为青岛市的老工业区,为提升我市核心竞争力,开拓出一条老城区发展都市经济和创新产......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解析 ↓↓↓)
热门 试题

未分类题
给定资料:“我们会有更多就业机会吗?”对这个网友关心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给出了答案:通过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意味着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对此,网民发帖表示,十九大发出的就业“动员令”,让人充满了干劲,再大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许多网友通过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写下了自己对就业的“小要求”。“我和女友都是大学生,在实习的时候找到一个养殖的好项目,不仅可以促进种植业、渔业以及旅游业发展,还可以带动村民致富,解决就业等问题。”一位网友留言说,“我们大学生需要一条绿色通道,让我们快速地办理相关证件。我们坚持返乡创业,不管再大的困难,相信都会迎刃而解。”“我学习的专业是植物保护,大学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了现阶段农业方面的不足,我希望自己能带领家乡的农民致富。随着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品质和安全越来越重视,所以发展生态农业是必然趋势。我渴望拥有一份事业,也希望家乡越来越好。”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网友留言写到。“年轻人有知识、有冲劲、有干劲,但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我们需要政府引导,提供创业就业帮助。希望有关部门、机构能提供专业的培训指导,让我们更好、更快、更有活力地走上建设大美青海,建设大美海西的道路上。”一名西部的网友留言说。一名武汉的网友表示,因为从小生活在贵州道真县,所以对其有一种难以割舍的心情,自己非常愿意建设家乡。因此,希望县里能够设立大学生创业补贴政策,帮助大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一位身患残疾的出租车司机表示,自己愿意拿出收入的一部分来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让大家自力更生,增加残疾人的就业创业机会,同时希望按比例增加更多的残疾人出租车司机。“我经营着一家有着22年历史的小微企业,规模虽然很小,但产品很受欢迎,同时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下,积极调整转型,寻求更大的发展。作为小微企业,我们创业时很艰难,希望政府在为大企业做好服务的同时,能够为成千上万的小微企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帮助我们更好地经营下去。”一位沈阳的网友留言说。“网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目前农村要把产品卖出去、把工业产品买进来依然很不便利。农村快递不发达,很多农村人购买商品非常不方便。目前好多电商都有相关的合作方式,比如线下超市、农村淘宝,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好多地方也都有成功的经验。”网友留言说,希望地方政府建立农村淘宝平台,帮助回乡的年轻人,给他们更好的就业机会。“给定资料”提到了网民们对党的十九大报告发出的就业“动员令”的看法。请你以某地人社局工作人员的身份,对这些意见进行整理,写一份汇报提纲。要求:(1)全面准确,语言简明;(2)不超过350字。
未分类题
给定资料1:2008年,廖先生放弃了上海年薪十几万元的工作回乡养火鸡。“我认准养鸡是条致富路,绝不是盲目冲动,而是认真调研后才下的决心。”廖先生说。目前,公司年销售额8300多万元,产品不仅在国内销售,还销往欧美。江苏省人社部门的数据显示,从2014年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以来,全省共扶持近9万名大学生创业,其中不少是返乡大学生创业。据浙江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省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人数有9.5万多人。福建省宁德市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从2013年的600人增至2017年6月的2000多人,创业项目从500多个增至1800多个。坚守“北上广”还是逃离“北上广”,多年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也令很多大学生纠结。不过,近两年,大学毕业生的“一线城市情结”明显松动,越来越多的人将“新一线”城市作为就业首选。由于中国均衡化发展的红利正向这些新崛起的城市倾斜,就业地点多元化的选择已形成明显趋势。香港科技大学毕业生汪某大学期间在深圳创立的一个小公司,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无人机行业的领军企业,这个名为大疆的公司俨然成为一张中国高科技创新公司的名片。上海交大的毕业生张先生用了几年时间,成功改变了数百万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他创立的“饿了么”,让食客们动动手指,就能获得快递小哥的送餐服务。麦可思研究院联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近5年来,大学生毕业即创业比例连续从2011届的1.6%上升到2017届的3.0%,翻了近一番。以2017年795万应届毕业生的总量计算,年创业大学生的数量超过20万。而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年底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2015-2016》显示,多数大学生创业并不是出于就业困难,超过90%的大学生是主动的机会型创业。2016年9月,G20杭州峰会通过了《二十国集团创业行动计划》。目前,中国早期创业活动指数为12.84%.比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更活跃。其中,中国创业活动的主体是青年,占创业者总体比例的41.67%。给定资料2:智联招聘发布的《2017大学生求职指南》显示,2017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与就业严峻形势一同上升的,还有就业专业不对口率。根据智联招聘的调查结果,2017年有近四成毕业生选择了与本专业不对口的工作,这从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市场用人需求的多元化,同时也反映出毕业生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在中国铁建下属某公司负责运营工作的小陈,大学时学的是计算机专业,虽然目前从事的是本专业的工作,但入职之初她也感到茫然,“尤其是技术端口的工作,本科所学的基础不足以满足工作需求”,很多东西还是需要在工作中学习。在小陈看来,计算机虽然是技术性比较强的领域,但门槛不高,“科班基础在独立制作出的成品面前几乎不值一提”,因此她在就业时,感觉即使自己是专业出身,也不会太有优势。出现职业与专业不同的现象,是很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所不愿意看到的,可是有些毕业生却主动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毫不相关的职业,因为他们觉得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小郑就是如此。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从事技术开发工作的小郑,本科专业是生物科学,他在学习和实习中感觉自己确实不适合从事本科所学专业,反而比较关注互联网和计算机行业的新闻动态,这也促使他将计算机行业写入了自己的人生规划。虽然起点比较低,但并不妨碍他“自学成才”。小郑认为,现在正是网站前端的爆发期,行业需求比较大。回忆三年来的工作,小郑深感平时所学的每一样东西都是有用的,将这一点一滴积累起来就是无穷的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共享单车运维员、共享办公管家、信用管理师、量化交易员、时尚博主、家庭收纳师、食物造型师、陪跑师、基因检测师、无人机培训师……层出不穷的新职业一次次刷新了人们的想象。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新经济,是孕育这些新职业的沃土。由“新经济”催生的“新职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不断更新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显示,就业岗位正从原来的360行向3600行迈进。根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5.9%的受访者周围有从事新职业的人,58.7%的受访者在就业时愿意选择新职业,66.8%的受访者认为新职业出现的原因是“互联网+”背景下“共享”经济、“无人”经济的发展,71.8%的受访者认为新职业的出现会更新就业观念,推动就业环境改变。根据“给定资料1—2”,概括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呈现出哪些新特点。要求:(1)内容全面,概括准确:(2)不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