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题

给定资料: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民主集中制的基础,而党务公开则是党内民主的前提。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再一次擂响了我党畅通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的战
鼓。
2017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会议强调,党务公开政治性、政策性强。要坚持正确方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党务公开放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中谋划和推进,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要求贯穿到党务公开全过程和各方面。要坚持发扬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更好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及时回应党员和群众关切,以公开促落实、促监督、促改进。要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统筹各层级各领域党务公开工作。
事实上,早在2004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我们的党就提出了逐步推进党务公开的意见:党的十七大更把党务公开写进了党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对推进党务公开作出了进一步部署;2009年中央成立由中央纪委牵头的中央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2010年9月印发了《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年底专门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对党的基层组织全面实行党务公开工作进行动员部署,为做好党务公开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明确了基本思路,指明了努力方向。
按照这一思路,近年来,党务公开先从党的基层组织抓起,自下而上、循序渐进、稳步实施。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明确公开事项、扩大公开范围、创新公开形式、规范党务公开程序,如今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预告、任前公示、试用期和地方党委全体会议无记名投票表决重要干部等制度已全面推行。对于重大问题和重大决策,各地广泛推行票决制改革,让科学决策能够真正落实,这有利于广大党员和群众及时了解党委、政府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发展举措,有利于发扬党内民主,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保证。
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使党员权利得到更多保障,对于充分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但也要看到,在党务公开过程中,各地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随意公开、避重就轻”的不良心态,存在着公开内容不全面、更新不及时、公开不规范,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政务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亟须通过顶层制度设计加以解决。可喜的是,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为各级党组织做好党务公开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有利于推进党务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可以说,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研究出台条例,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实行党务公开,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及以公开促监督的鲜明态度。
风劲正是扬帆时,擂响战鼓踏征程。从当前来看,各级党委要把推进党务公开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抓好条例的学习培训和宣传解读,全面准确掌握条例的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把贯彻落实条例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以更加清醒的认识、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作风,推进党务公开工作前进、取得实效。
《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的审议通过,引发广泛关注。某报纸专门开设“党务公开”专栏,请根据“给定资料”,为该专栏写一篇题为“推进党务公开发扬党内民主”的短评。
要求:
(1)观点明确,分析深入:
(2)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3)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推进党务公开发扬党内民主
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前提。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而中共......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解析 ↓↓↓)
热门 试题

未分类题
给定资料:2017年3月28日,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开播。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该剧第一集的实际收看人数(含网络)高达3.5亿人次,微博话题阅读量达7000万,讨论量达21万,该剧的热播打响了2017年反腐剧播出的第一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新高度。应该说,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反腐倡廉。但从践行的力度和持续性来看,毫无疑问,十八大以来的工作和成效是最突出的。可以做一些数字比较:1982年至2011年的30年,因违犯党纪政纪受到处分的党政人员有420余万人,其中省部级官员465人,被追究司法责任的近百人;十八大以来的四年,共处分119万人,其中中央纪委立案审查的中管干部240人,给予纪律处分的223人,已移送司法机关的105人。十八大之前,纪检监察机关每年处分的县处级以上干部为几千人(2009年3743人,2010年5098人,2011年4843人),2016年则处分了省部级干部76人、厅局级干部2781人、县处级干部1.8万人、乡科级干部6.1万人。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从被追究司法责任的省部级官员看,这四年打的“老虎”数量是以前30年的总和。从被处分的县处级干部看,现在一年处分的数量相当于以前的四年。反腐的高压态势为反腐剧的诞生提供了现实土壤。在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冬眠期”之后,以《人民的名义》为代表的反腐大剧应运而生,回应了时代的诉求。长相憨厚、衣着朴素,骑自行车上班,在陈旧简陋的家中吃炸酱面,喜欢以“农民的儿子”自居,每个月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元的生活费;然而,却在欲望的诱惑下,丢失了作为农民最朴素的品质,忘记了当初为官的信念,在另一处隐秘豪宅的壁柜里、床上、冰箱里,塞满了一沓一沓的现金,总数超过2.3亿元。《人民的名义》中赵德汉“小官巨贪”的形象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少落马官员皆出自普通家庭甚至贫寒人家,他们步步高升,却在权力中迷失了自我。“赵德汉们”警示着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把“不忘初心”作为为官干事的座右铭,要时刻铭刻在心,始终落实于行。相对于普通干部,高官腐败对党、国家和人民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坏、更广、更深。过去,反腐剧的尺度停留在“副省级为止”;这一次,《人民的名义》把尺度扩大到了副国级干部。这背后彰显了中央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的决心。同时,该剧也警示广大党员干部,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人民的名义》用丰富的细节、细腻的表达从正反两面展示了官场人物的生存状态。尤其是对官场“两面人”“两面派”的揭露,人木三分。剧中的腐败分子装得很正、藏得很深,活脱脱一个“两面人”形象。但“机关算尽太聪明”,演技再高,总有演砸的时候。《人民的名义》用生动鲜活的故事教育党员干部,让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受感染、受教育。因此,党员干部要从中吸取教训,做到坚定信心不动摇,面对诱惑不迷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增强廉洁从政意识。正风反腐,是对世道人心的校准。党员干部要学习《人民的名义》中反腐斗士的浩然正气,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永远铭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做让百姓放心、安心的好公仆。阅读“给定资料1”,谈谈《人民的名义》对党员干部的启示。要求:全面具体,表述清楚。不超过200字。
未分类题
观看视频,根据要求回答问题。题目:《三个国家的老师教学生画苹果》视频描述:有三位分别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的老师教学生画苹果。中国老师走进教室说:“同学们,上一节美术课我们学习了画水杯,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画苹果。大家先观察我是怎样画的。注意,先画一个正方形,注意,这个正方形要画得轻一些,因为最后要擦掉……好了,老师画完了。现在请大家拿出美术本开始画。”——中国学生一次就画出了最像苹果的“苹果”。曰本老师手拿着一个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 如果喜欢,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但这个苹果不能吃,因为只有一个,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画苹果。”然后,将苹果放在讲台上,“现在,大家可以画苹果了。”——学生自己观察着苹果,第一次画得可能像梨,第二次画得就有些像苹果了。美国老师提着一篮子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 如果喜欢,大家可以上来拿一个。”同学们各自拿了一个苹果,老师接着说:“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玩一玩。这些苹果老师都洗干净了,如果喜欢,还可以把它吃掉。”一段时间过去了,许多同学已经吃掉了苹果。这时,老师开始布置任务:“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要画苹果,现在请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上苹果。”——苹果已经吃掉了,学生第一次画得可能像南瓜,第二次可能像梨, 第三次画得才有点像苹果。问题:结合案例,分析美、日、中三国教育的差异以及给你的启示。(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