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题

给定资料:
2017年3月28日,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开播。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该剧第一集的实际收看人数(含网络)高达3.5亿人次,微博话题阅读量达7000万,讨论量达21万,该剧的热播打响了2017年反腐剧播出的第一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新高度。应该说,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反腐倡廉。但从践行的力度和持续性来看,毫无疑问,十八大以来的工作和成效是最突出的。可以做一些数字比较:1982年至2011年的30年,因违犯党纪政纪受到处分的党政人员有420余万人,其中省部级官员465人,被追究司法责任的近百人;十八大以来的四年,共处分119万人,其中中央纪委立案审查的中管干部240人,给予纪律处分的223人,已移送司法机关的105人。十八大之前,纪检监察机关每年处分的县处级以上干部为几千人(2009年3743人,2010年5098人,2011年4843人),2016年则处分了省部级干部76人、厅局级干部2781人、县处级干部1.8万人、乡科级干部6.1万人。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从被追究司法责任的省部级官员看,这四年打的“老虎”数量是以前30年的总和。从被处分的县处级干部看,现在一年处分的数量相当于以前的四年。反腐的高压态势为反腐剧的诞生提供了现实土壤。在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冬眠期”之后,以《人民的名义》为代表的反腐大剧应运而生,回应了时代的诉求。
长相憨厚、衣着朴素,骑自行车上班,在陈旧简陋的家中吃炸酱面,喜欢以“农民的儿子”自居,每个月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元的生活费;然而,却在欲望的诱惑下,丢失了作为农民最朴素的品质,忘记了当初为官的信念,在另一处隐秘豪宅的壁柜里、床上、冰箱里,塞满了一沓一沓的现金,总数超过2.3亿元。《人民的名义》中赵德汉“小官巨贪”的形象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少落马官员皆出自普通家庭甚至贫寒人家,他们步步高升,却在权力中迷失了自我。“赵德汉们”警示着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把“不忘初心”作为为官干事的座右铭,要时刻铭刻在心,始终落实于行。
相对于普通干部,高官腐败对党、国家和人民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坏、更广、更深。过去,反腐剧的尺度停留在“副省级为止”;这一次,《人民的名义》把尺度扩大到了副国级干部。这背后彰显了中央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的决心。同时,该剧也警示广大党员干部,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
《人民的名义》用丰富的细节、细腻的表达从正反两面展示了官场人物的生存状态。尤其是对官场“两面人”“两面派”的揭露,人木三分。剧中的腐败分子装得很正、藏得很深,活脱脱一个“两面人”形象。但“机关算尽太聪明”,演技再高,总有演砸的时候。《人民的名义》用生动鲜活的故事教育党员干部,让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受感染、受教育。因此,党员干部要从中吸取教训,做到坚定信心不动摇,面对诱惑不迷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增强廉洁从政意识。
正风反腐,是对世道人心的校准。党员干部要学习《人民的名义》中反腐斗士的浩然正气,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永远铭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做让百姓放心、安心的好公仆。
阅读“给定资料1”,谈谈《人民的名义》对党员干部的启示。
要求:全面具体,表述清楚。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一是不忘初心,坚守品格。党员干部要坚守最朴素的品质,永远铭记为民服务、为官干事的初心,并落实到行动上。
二是任何......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解析 ↓↓↓)
热门 试题

未分类题
观看视频,根据要求回答问题。题目:《三个国家的老师教学生画苹果》视频描述:有三位分别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的老师教学生画苹果。中国老师走进教室说:“同学们,上一节美术课我们学习了画水杯,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画苹果。大家先观察我是怎样画的。注意,先画一个正方形,注意,这个正方形要画得轻一些,因为最后要擦掉……好了,老师画完了。现在请大家拿出美术本开始画。”——中国学生一次就画出了最像苹果的“苹果”。曰本老师手拿着一个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 如果喜欢,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但这个苹果不能吃,因为只有一个,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画苹果。”然后,将苹果放在讲台上,“现在,大家可以画苹果了。”——学生自己观察着苹果,第一次画得可能像梨,第二次画得就有些像苹果了。美国老师提着一篮子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 如果喜欢,大家可以上来拿一个。”同学们各自拿了一个苹果,老师接着说:“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玩一玩。这些苹果老师都洗干净了,如果喜欢,还可以把它吃掉。”一段时间过去了,许多同学已经吃掉了苹果。这时,老师开始布置任务:“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要画苹果,现在请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上苹果。”——苹果已经吃掉了,学生第一次画得可能像南瓜,第二次可能像梨, 第三次画得才有点像苹果。问题:结合案例,分析美、日、中三国教育的差异以及给你的启示。(14分)
未分类题
给定资料:作为青岛的老工业区,青岛市市北区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结合新旧动能转换和“一业一策”工作部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放大创“优势”、引入创“智力”、培育创“业态”、增加创“支点”,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走出一条老城区发展都市经济和创新产业的新路子。为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市北区与市科技局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科技金融体系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园区和孵化器与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中介市场体系建设,设立1.5亿元的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池,为科技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各类创新平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鼓励和推进高端科研院所与科技企业的产学研对接,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市北区科技工作的重点方向之一。依托青岛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规划建设橡胶生态体系国家级创新平台,形成橡胶化工产业集聚,打造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老工业片区新旧动能转换”试点区。依托青岛理工大学成立“建筑信息化模型研究中心”,推动建筑信息化发展,培育青岛市城市设计、地理信息、智慧社区、大数据、云计算、数据安全等信息服务先导性产业。市北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资源优势,积极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前来创新创业,带动科技产业发展。引进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等多家智库研究机构,以及中科院卢强院士、周成虎院士、冯守华院士等各领域顶尖人才,在“政、产、学、研、用、资”等多领域开展深层次、全方位的探索和务实合作。市北区将继续加大高校院所引进力度,共建智库联盟,打造智库集群,围绕动能转换、城市治理、人才培养等课题开展研究合作,提升城区发展“软实力”。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以载体吸引项目,以项目吸附人才,力争2018年年底前引进培育“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8人以上,打造院士工作站5处,实现人才与产业互动发展。市北区将城区整体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相融合,充分发挥区域创新资源和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重点打造“六大创新载体”。依托青科大、橡胶谷等科技资源优势,打造国家级橡胶新材料与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中心;依托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加强与华大基因、正大集团等知名生物医药企业合作,打造中国生物科技创新园;依托中车四方车辆研究所的研发优势,在牵引一制动一刹车一信号等领域引入上下游关联企业,打造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中心:依托浪潮集团的产业领军优势,吸引云计算、大数据相关企业集聚,打造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园:依托百洋医药、齐都药业等行业优势资源,规划打造以医疗研发、智能设备、健康养老等功能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园;依托北京大学(青岛)城市治理研究院和青岛勘察测绘院的人才优势,以院士团队为支撑,吸引一批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治理创新领域的研究机构和产业项目落地,打造地理信息产业园。市北区聚焦国际国内科技前沿产业和“四新”业态,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智力密集型产业为支撑,蓝色经济为引领的产业体系,重点在人工智能、节能环保、大数据云计算、生物医药等11个产业方向发力,力争到2018年年底前,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2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5%。市北区积极挖掘老厂房闲置资源,打造了橡胶谷、纺织谷、中联2.5产业园及一批创客空间和孵化器。2017年上半年,依托老厂房打造的天幕创想小镇和“智立方”产业园相继投入运营,围绕人工智能与装备制造、科技文化创意、工业互联网等特色产业,集聚了清华力合、北大1898、腾讯云等一批知名合作机构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构建起“孵化一转化一产业化”融合互动运行机制。市北区将深入挖掘青岛刺绣厂、纺织机械厂、罐头食品厂等区内闲置厂房资源,聘请国内外知名研究院就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进行统筹规划,按照天幕创想小镇和“智立方”的转型发展模式,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通过搭平台、引项目、聚人才、育产业,使各类要素资源有效对接,着力解决老企业搬迁产业空心化问题,在老城区动能转换和创新创业上提供更多支点。“给定资料”介绍了青岛市市北区在集聚“双创”资源,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假如你是该区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准备参加市里组织的工作会议。请依据“给定资料”,草拟一份讲话稿,介绍本区经验。要求:(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2)语言得体,条理清晰;(3)不超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