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微信朋友圈有个现象,越高等级官员朋友圈发的东西越少,有人说把朋友圈发的观点作为公务员考察的一项,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在朋友圈发布、转载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个人价值取向,将在朋友圈发的观点作为考察公务员的一项依据,也是考察公务员政治立场、党性修养的途径。然而,我认为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将朋友圈观点作为考察的一项内容,存在一些不利影响。一方面,或造成两个极端,一是一些党员干部要么不敢发声,害怕说错话惹来麻烦,丢了官帽,索性不发声;要么频频发声,一味彰显党性立场,迎合考察,忽略本职工作,造成履职缺位。另一方面,考察标准难拿捏。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很容易判断违法言论,但很多言论属于“一颗红心向着党”的针砭时弊,很难在立场上对其进行是非黑白的定性,如果将朋友圈观点与党员干部的考察挂钩,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文字狱”式的悲剧恐会重演。 习总书记曾说,“党员干部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微信朋友圈具有公共空间属性,党员干部应该在微信朋友圈尽显政治担当。 第一,增强朋友圈红线意识。党员干部有言论自由,但自由有边界,须考虑后果。党员干部在朋友圈发布的观点仅是一己之见,但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朋友圈观点就会被群众误解成官方态度,不利于政策正向解读,形成思想共识。因此,党员干部切记谨言慎行,转发文章要仔细甄别,对自己拿捏不准的坚决不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第二,利用朋友圈主动发声。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党员干部要做网络的发言人,主动传播官媒声音,做好政策解读,同时关注朋友圈动态,对污蔑党和国家的不实言论要勇于亮剑,义正词严予以回击,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政策的错误解读,要把握立场,正面引导,消除误会,凝聚净化网络“朋友圈”的强大合力。 第三,立足朋友圈深化工作。党员干部应该及时关注朋友圈的群众诉求,结合自身职能范围,力所能及为其排忧解难,将群众工作的触角向纵向延伸;还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将朋友圈打造成新型的工作圈,及时公开本部门的工作近况,关注兄弟单位的工作动态,在交流中学习先进,查摆不足,提升业务开展效能。 愿更多的党员干部不再“谈圈色变”,脚踩底线,将朋友圈打造成讲政策、晒工作、拼业绩、传能量的风水宝地。 点评:这是一道包含了观点类的社会现象题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答题的难度,只需要对题目中的“有人说……”进行表态、论述即可。论述过程中,为体现观点全面性,可以分析“将朋友圈观点作为公务员考察的一项”这一做法的好处及弊端,最后落脚到党员干部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朋友圈。另外,题干中呈现的“级别越高官员,朋友圈发的东西越少”,可以作为背景入题,也可以使用切片的方法,在题目中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