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交通执法,有的人认为,治理违法行为应该人性化处理。a市交通局长说应该以严厉严格执法为主,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如何更好的开展执法工作,是对基层执法者的考验。下面我详细谈一下我的观点: 一方面,“人性化执法”有着巨大意义:第一,人性化执法体现了以人为本。能够更多展现出对执法对象的尊重,符合执法柔性化的要求;第二,人性化执法能减少甚至消除执法对象的抵触心理.避免执法工作者与执法对象的矛盾产生,维护干群关系。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人性化执法也有其不足:第一,影响执法效果。对于态度恶劣,对自身违法行为危害性认识不足的人来说,人性化执法可能只是隔靴搔痒。第二,影响执法的规范性和严肃性。人性化执法的执法尺度,全靠一线的执法者自己来掌握,可能引发不公平对待。第三,人性化执法缺乏执法依据。目前尚未出台相关执法规定,在缺乏法律依据的前提下,有失法理。 另一方面,“严格执法”的落实也有其必要性:第一,体现了法律的权威性。当前正在推进法治化建设,只有做到严格执法才能更好的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第二,体现了执法的公平公正。“以法律为依据,以事实为准绳”,根据法律规定严格执法,才能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当然,严格执法也有可能会出现问题:第一,可能会导致群众的抵触心理,甚至抗法。这不仅导致群众对警察的疏远,还会影响警民关系。第二,可能会演变为暴力执法。一些警察同志缺乏执法的经验和技巧,片面追求执法结果,加之群众对执法经过不了解,最终在舆论作用下演变成暴力执法。 要想使执法工作更好的推进,就要充分融人性化执法和严格执法于一体。 第一,完善交通执法工作规范。在具体的内容规定上,不仅要有关于严格执法的规定,也要有关于人性化执法的具体规定,提供充分的法律授权和法律依据。 第二,加强对执法者的业务培训和技能考核。要结合现实执法工作的困境,积极组织执法者开展执法能力培训,从而更好的开展执法工作。 第三,营造全民遵法守法的社会氛围。作为交警执法者,不仅要做好平时的执法工作,更要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普法工作,积极利用现代化传播技术和手段,逐步培养群众遵法、守法意识。 第四,做好执法公开,维护良好形象。利用执法记录仪等设备,全程记录,尤其对社会反响较大的执法事件主动公开,做好舆情引导,维护执法部门的公信力。 点评:当前不仅仅是交警,包括城管、公安干警等执法者,在现实中如何就做好执法工作都已成为了一个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一方面推进法治化建设,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执法;另一方面,群众的法治意识、监督意识和权利意识在逐步提高,因此,在执法过程中也要做到人性化执法。 如果单纯强调严格执法,对于执法者没有尊重和关心,那执法工作可能就成为了单纯的惩罚,缺乏治病救人的教育意义,失之于严。如果单纯强调人性化执法,对法律的规定没有严格的执行,可能就失去了对违法犯罪行为应有的惩戒作用,执法工作也就失之于宽。 由此可见,在执法的过程中,单纯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难以确保实现执法效果和最终目的,难以把执法的惩戒作用和教育意义相结合。所以在执法过程中,就必须要把人性化执法和严格执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互弥补,提升执法效果,确保法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