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简答题

材料:《给予是快乐的》
圣诞节快到了,哥哥送给保罗一辆新车作为圣诞礼物。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办公室里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神情。
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男孩,从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宽裕。看见保罗在望着自己,男孩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是啊,”保罗点点头说,“这是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
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dōu)一圈吗?”
“当然,我非常愿意。”
车开了一段路,男孩转过身来,眼睛里闪着亮光,说道:“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
保罗微微一笑,他理解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又大又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但是,保罗又错了。
“麻烦你把车停在台阶那里,等我一下,好吗?”
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了屋。不一会儿他出来了,背着一个小孩,显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残疾。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两个人紧靠着坐下。他指着保罗的车,说:“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给,永远比拿愉快》
有一年,作家高尔基在国外——意大利的一个岛上休养,他10岁的儿子跟着妈妈来看望爸爸。儿子在爸爸住的院子里栽了好些花,不久,就跟着妈妈回国了。
春天,儿子栽下的花盛开了。高尔基看着窗外怒放的鲜花,心里很高兴,就给儿子写了一封信,意思是这样的: 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好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鲜花。要是你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像鲜花啦,好的想法啦,还有对你的非常好的回忆啦,那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啊!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1)从写作特点和编者意图对本篇课文进行简要解读。
(2)如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文本,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写作特点:①全文情节波动起伏,能激起阅读兴趣。在这个故事中,当小男孩看到保罗的哥哥送给他的车子的时候,眼神里充满了羡慕,保罗以为是这个小男孩也想有这么一位送他汽车的哥哥时,小男孩却告知他是自己想成为这样的哥哥;当小男孩请求保罗把车子开到自家门口的时候,保罗以为小男孩要炫耀一番,其实则是为了让自己残疾的弟弟亲眼看看将来的礼物。语言在表达的时候明白如话,朴实自然但却深深的感染着每一位读者。
②注重通过人物的神情变化来展现人物的心理。这篇文章中,小男孩和保罗的神情变化特别丰富,描写得非常细腻,通过“饶有兴趣”“瞪大眼睛”“惊叹”“湿润”等神情的描写,可以直接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化了主题。
③主题深刻,启发性强。全篇都在传递着“给予”给人带来的快乐,启示人们应该学会无私奉献、乐于助人。 编者意图:从题目“给予是快乐的”就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为了表现人间应该充满爱,充满真情。不仅可以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助人、奉献的品质,还回扣了本单元“情暖人间”的主题。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认读“羡慕”“炫耀”“理解”等生字词并理解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等形式,根据文中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相关语句,总结、归纳小男孩的人物形象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给予是快乐的”的内涵,增强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分析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语句,归纳小男孩的人物形象特征。
【教学难点】深刻领悟并正确解释“给予是快乐的”的内涵。
(3)运用温故知新和游戏活动的方式导入本课。
①导入方式:温故知新和游戏活动 具体操作:1.同学分享与“给予”相关的故事;2.游戏活动,同学传递玫瑰花,感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深意;3.教师引导,切入课题。
②设计意图:导入不仅要与所教课程有相关性,还要具备趣味性和启发性,为整堂课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氛围,所以采用了温故知新和游戏活动相结合的导入。首先,运用温故知新导入,联系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产生一次内心的共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其次,进行玫瑰花传递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给予”会让芬芳不断地扩散,会让爱心发出加倍能量的道理;最后,附上“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样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人生的哲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热门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