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1. 公众层面的现象与专业层面的表现,看似相距甚远,实则紧密相连。不从事专业研究的社会公众固然不会参与科学技术前沿的创新,但实际上,公众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离开了这个群众基础,即使我们凭借少数科技精英的努力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也很难持续不断地推动创新,真正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势在必行
- B.科技发展是公民科学素养的“软实力”
- C.中国公民的科学素养亟待提高
- D.科技的发展依赖于公众素养的同步提高
ABCD
A
[解析] 由“公众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离开了这个群众基础……也很难持续不断地推动创新,真正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可知,文段强调的是公众素养对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基础性作用。B项强调科技发展对公民科学素养的意义,颠倒了文段论述的主、客体,排除。C项“亟待”所表达的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迫切性从文段中无法推出,排除。D项表述过于绝对,文段只是说离开了这个基础,“很难持续不断地推动创新,真正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且“同步提高”也无法从文段中得出。本题答案为A。
动用公帑给低保户予以生活保障,过年过节给弱势群体送慰问金,都属于政策倾斜——某个人穷,某个群体生活有困难,很多时候不是其个人、某个群体造成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种倾斜恰恰是在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可是,反观“高层次人才子女中考予以加10分投档录取”,这种优惠取之于谁用之于谁呢高层次人才子女有“不足”需要补吗这种“补”所损害的其他人的子女,他们又何尝“有余”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
A.高层次人才子女考试加分政策有损公平竞争
B.政策倾向于弱势群体才是社会公平正义的真正体现
C.政策可以倾斜,但在倾斜时不能有违公平正义
D.政策倾斜要符合“损有余而补不足”、“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