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有常温下的四份溶液:①0.01 mol.L -1 CH 3 COOH溶液;②0.01 mol.L -1 HCl溶液;③pH=12的氨水;④pH=12的NaOH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小,③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B.将②③混合,若pH=7,则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③ C.将①④混合,若c(CH 3 COO - )>c(H + ),则混合溶液一定呈碱性 D.将四份溶液分别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③>④,②>① 考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下表: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本题正确的选项是什么请分别对各选项进行解析。 (2)学生错选最多的选项是哪个试分析学生错选的原因。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1)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A项,在水中加入酸、碱后会抑制水的电离,酸性(碱性)越强,抑制程度越大。①和②的浓......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829年,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在研究元素的原子量和化学性质关系时.发现了几个性质相似的元素组,每组包括三种元素,如锂、钠、钾;钙、锶、钡。 1862年,法国地质学家尚古多把元素按其原子量大小顺序标在圆柱体表面的螺旋线上,他发现某些性质相近的元素都出现在一条线上,于是提出元素的性质随其原子量的变化具有周期性。 1 868年,化学家迈尔研究了已知元素的原子量和物理性质的关系.把性质相近的元素划分为一族,并于1869年制作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1869年,化学家门捷列夫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和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把63种元素排列成几行,当按原子量排序与元素化学性质冲突时,他依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调整位置,或留下空位。同年,他公布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后来,他进行了更详细的族的划分,并于1871年公布了他第二张元素周期表。 之后,元素周期表被不断完善,成为化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直到20世纪初.物理学家们逐步揭开了原子结构的秘密,人们才清楚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问题: (1)迈尔和门捷列夫根据元素性质进行族的划分所用的科学方法是什么他们研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于化学科学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3)有人说“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是物理与化学的完美结合”,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请回答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