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Directions :
The following are three pictures of different ways to spend the summer holiday. Write an essay of 160~200 words based on these pictures. In the composition you should:
1) describe the pictures
2) discuss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them, and
3) give suggestions.

【参考答案】

When summer is approaching, a difficult job at hand is to ma......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解析 ↓↓↓)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Directions: Read the following Chinese text and write an abstract of it in 80~100 English words 请把“公车”还给大众 你知道北京有多少辆“公车”吗2011年3月的最后一天,北京市财政局公布了一个数字:62026。这个碰巧在排列上有对称性的数字,也碰巧有了历史性的意义,因为公布此类信息,尚属全国首次。 诚如此次信息公开的申请人北京某律师所助理叶晓静所说,这件事情虽然让人感到高兴,看到政府信息透明的希望,但这一信息过于简单,起不到监督的作用。她申请公开的是“公车”数量和型号,结果只有数字。而且,这个数字前面还添了若干限定语,除了“截至去年底”这个必要的时间点之外,还有“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务用车”。也就是说,这只是街上跑的公车的一部分。据官方媒体估计,算上非直接预算购买,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单位购买的公车至少会增加到10万辆。民间的估计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如果你对10万辆“公车”没有概念的话,那么可以查一查全市有多少“公交车”。我只找到一个粗略的统计说,有两万多辆,而且这还是多亏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大幅增加的结果。当然,你可以说,两种车的体积和载人量都不同。不过,10万辆公车所追求的,不就是这些不同吗你仍然可以算一下,这10万辆“公车”服务多少人,而两万辆“公交车”又服务多少人 我为什么把“公车”和“公交车”加上引号呢因为按照我自己生活中的语言习惯,“公车”就是大家都能用的车,也就是“公交车”一一看到广州媒体对“公车”新闻的报道,和北方的媒体并没有区别,我就不敢肯定是不是所有广州人都这样说话了——回想起来,多次在北京发生这样的事情:谈完工作之后,当地朋友问我,“怎么回去”我答道,“坐公车啊。”我指的是坐公交车或者地铁,朋友们是不是以为我有“公务用车”,而且还不无炫耀地挂在嘴上呢 这并非文字游戏,而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把“公务用车”简称为“公车”,看上去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它以少数人的利益,占据了本应属于绝大多数人的“公”字。这不仅缩减了“公”的外延,而且还改变了它的内涵,使它变成了“特权”的代名词。我建议将“公车”还给大众,指称公共交通系统,而把“公务用车”称为“官车”或“政府用车”,这样就更能显示出其数量远远多于公交车的荒谬现实。 官员作为“公家的人”,坐“公(交)车”理所当然。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可以用一下“官车”,否则就会沦为笑话。你实在不喜欢挤“公车”,可以自己买车代步。有人把这种情况称为“私车公用”,这个词本身也莫名其妙。你自己去上班或者办事,自己解决交通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按照这种逻辑,一个公务员的身体和思想,是不是都应该由政府购买下来,然后才能工作,否则就是“私腿公用”、“私脑公用”了 取消“官车”并没有公务员叫喊的那么麻烦。杭州市自2009年5月宣布“车改”,市厅局级以下干部一律取消“官车”,改为发放交通补贴。迄今为止,没有听说公务运转因此出了什么问题。根据媒体报道不少拿到高级别“车补”的官员,自己买车用于上下班。不过,如果是鼓励官员坐“公(交)车”,对于缓解交通拥堵、密切官民关系更有好处。 对于取消“官车”,官员们最让人同情的抱怨是,那么多的“官务接待”,没有“官车”怎么办其实并非所有的“官务接待”都天经地义。上级或者外地官员来访,不妨请他们坐“公(交)车”或地铁——这不正是了解一个城市的最佳途径吗
填空题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