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简答题

病例摘要:
沈某,男,39岁,公司职员。2014年5月就诊。
乏力、皮肤紫斑半年。半年前无诱因发现,间断下肢皮肤出血点,轻度碰撞即出现瘀斑,可自行吸收,服过20多剂中药不见好转。刻下症见:倦怠神疲嗜卧,心悸气短,周身乏力,面色晦暗,头晕耳鸣,腰酸膝软,畏寒喜暖。
查体:T36℃,P100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贫血貌,双下肢散在皮下出血点,右侧膝盖处可见约2cm×3cm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不黄,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下肢不肿。舌质紫暗,有瘀点和瘀斑,脉细或涩。
辅助检查:血常规:Hb45g/L,RBC1.5×1012/L,网织红细胞0.1%,WBC3.0×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30%,淋巴细胞65%,单核细胞5%,PLT35×109/L。血清铁蛋白210μg/L,血清铁170μg/dl,总铁结合力280μg/dl。BM:髂骨:骨髓增生程度重度减低,淋巴细胞比例75%。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相鉴别。

【参考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以"乏力、皮肤紫斑"为主症,属于中医"虚劳"范畴。患者久病伤肾,肾气不足,脾失所养,气不摄血,血溢脉外,溢于肌肤,发为斑疹。腰为肾之府,耳为肾窍,肾虚则腰膝酸软,髓海不足,则头晕耳鸣,肾为阳气之根,肾阳不足,失于温煦,则畏寒喜暖;肾阳衰惫,阴寒内盛,则本脏之色外现而面色黧黑;阳虚不能鼓舞精神,则神疲乏力;血喜温而恶寒,寒则涩不能流,肾阳虚影响血液运行,则血液瘀滞,故皮肤紫斑。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细或涩均为肾虚血瘀证之征象,四诊合参,证属肾虚血瘀,本病病位在肾...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 李某,男,50岁,骤发剧烈上腹痛,伴腹胀、恶心、呕吐1天。 患者于发病当天无明显诱因突然发作剧烈腹痛,初起时觉剑突下偏右呈发作性胀痛,腹痛迅速波及全腹部转成持续性,刀割样剧烈疼痛,并向后背放射,伴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发病以来未曾排便及排气,不敢翻身也不敢深呼吸,更不敢使腹部受压。12小时前腹痛加重并出现烦躁不安,憋气,伴体温升高遂来急诊。三年前查体,发现胆囊结石,从无症状,未予治疗。既往无类似腹痛,无溃疡病史。目前症见:上腹胀痛,连及两胁,按压时加重,脘痞纳差,时时欲吐,口干苦而不欲多饮,大便溏薄,黏滞不爽。 查体:T38.9℃,P110次 分,R20次 分,BP110 80mmHg。急性病容,右侧卧位,全身皮肤及巩膜可疑黄染,全腹膨隆,伴明显肌紧张及广泛压痛,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肝浊音界在右第六肋间,移动性浊音弱阳性,肠鸣音弱。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辅助检查:WBC18.9×109 L,Hb96.1g L,AST211U L,BUN9.9mmol L,TBIL30μmol L,DBIL12μmol L,血钙1.75mmol L。淀粉酶885U L,脂肪酶1428U L。卧位腹平片示肠管充气扩张,肠间隙增宽。B超:肝回声均匀,未发现异常病灶,胆囊7cm×3cm×2cm大小,壁厚0.4cm,内有多发强光团,回声后有声影,胆总管直径0.9cm,胰腺形态失常,明显肿大,尤其以胰头、胰体明显,胰周多量液性暗区,胰管增粗。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相鉴别。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