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简答题

病例摘要:
李某,男,27岁,在读研究生。2014年9月就诊。
一侧腿部因磕碰引起大片紫癜不消,继而另一侧腿部也发生大片紫癜。无其他不适。饮食睡眠尚可,口渴、尿黄便秘。
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腹部多个点状皮下出血点,两腿从上到下都是连成片的紫癜,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辅助检查:PLT12×109/L。骨穿结果如下: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系比约为3.3:1。粒系增生活跃,占有核细胞的59.5%。各阶段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红系增生活跃,占有核细胞的18.5%,细胞形态大致正常,成熟红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巨核细胞全片见200余个,分类细胞25个:原始巨核细胞1个,幼稚巨核细胞8个,颗粒型巨核细胞16个,产生血小板巨型0个,血小板少见。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相鉴别。

【参考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以"皮肤紫斑"为主症,属于中医"血症"范畴。患者外受火热之邪,火热偏盛,迫血妄行,血溢于肌肤脉络之外,故皮肤出现大片紫斑,火热伤津则见口渴,尿赤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皆为火热之邪偏盛的表现,四诊合参,患者属于血热妄行证,本病病位在血分,病性为实,若治疗及时,预后可。
西医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多起病隐袭,表现为散在的皮肤出血点及其他较轻的出血症状,如鼻衄、牙龈出血等。紫癜及瘀斑可出现在任何部位的皮肤或黏膜,但常见于下肢及上肢远端。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 李某,男,50岁,骤发剧烈上腹痛,伴腹胀、恶心、呕吐1天。 患者于发病当天无明显诱因突然发作剧烈腹痛,初起时觉剑突下偏右呈发作性胀痛,腹痛迅速波及全腹部转成持续性,刀割样剧烈疼痛,并向后背放射,伴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发病以来未曾排便及排气,不敢翻身也不敢深呼吸,更不敢使腹部受压。12小时前腹痛加重并出现烦躁不安,憋气,伴体温升高遂来急诊。三年前查体,发现胆囊结石,从无症状,未予治疗。既往无类似腹痛,无溃疡病史。目前症见:上腹胀痛,连及两胁,按压时加重,脘痞纳差,时时欲吐,口干苦而不欲多饮,大便溏薄,黏滞不爽。 查体:T38.9℃,P110次 分,R20次 分,BP110 80mmHg。急性病容,右侧卧位,全身皮肤及巩膜可疑黄染,全腹膨隆,伴明显肌紧张及广泛压痛,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肝浊音界在右第六肋间,移动性浊音弱阳性,肠鸣音弱。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辅助检查:WBC18.9×109 L,Hb96.1g L,AST211U L,BUN9.9mmol L,TBIL30μmol L,DBIL12μmol L,血钙1.75mmol L。淀粉酶885U L,脂肪酶1428U L。卧位腹平片示肠管充气扩张,肠间隙增宽。B超:肝回声均匀,未发现异常病灶,胆囊7cm×3cm×2cm大小,壁厚0.4cm,内有多发强光团,回声后有声影,胆总管直径0.9cm,胰腺形态失常,明显肿大,尤其以胰头、胰体明显,胰周多量液性暗区,胰管增粗。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相鉴别。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