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职责和使命:一是“为党分忧”,二是“为民解难”。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习总书记说:“党员干部时刻想着为党分忧、为党奉献。”作为党组织一员,时刻想着为党分忧是职责所在,也是党性所系;为民解难,是党员干部的职责和使命所在。党和人民群众的满意是我们奋斗的最终目标。
民之难即党之忧,为党分忧就要躬身为民做实事。2018年因公殉职而追授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许帅常说:“死亡并不可怕,人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汶川地震后,他放弃市政府稳定的机关工作,主动申请赴灾区从事救助管理站工作。数九寒天,他带队24小时上街巡逻,劝导露宿街头的流浪乞讨人员来站接受救助,3年救助1.5万人次,最终,他把共产党人的大爱全部奉献给了人民,去世后捐献了遗体和眼角膜,完成了“救助生涯的最后一站”。正是因为有很多共产党员,视群众为家人、视民生为家事,解民忧、暖民心、惠民生,我们党才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是党员干部工作的神圣使命。内蒙古赤峰市信访局的潘昌赋,多年来,他拖着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双腿走遍了9万里牧野山乡,他面对着骂声、哭声、埋怨声,却总是让信访人带着满意的笑容而归,他心里只装着一件事: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潘昌赋一直牢记肩负的职责,用心倾听群众呼声,切实维护群众权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信访干部的为民情怀。
然而,当今社会却存在这样一些反面教材的党员干部,他们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遇到问题绕开走,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在这些反面教材中,我们也要时刻警醒自己,在工作中坚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第一,敢于担当,不懈坚持。作为年轻党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敢于担当,甘于付出,遇到难题,不懈探索,攻坚克难,奉献自己全部力量去解决。第二,坚定信念,找准定位。作为党员干部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完成每一件事,对待群众,细致耐心解决他们的问题。第三,尊重人民,依靠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人人为党分忧,党才少忧;人人为民尽力,国家才有坚强力量。在新时代,每位党员干部都应把国家和人民放在心间,担当起改革发展、改善民生的重任,创造出更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新业绩、新辉煌。
点评:思维导图主要从开篇破题-论点分析-现存问题-结合自身几大层面展开,考生在作答该题时,要牢牢把握“为党分忧”和“为民解难”两大论点,可利用分析内涵、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多种方法进行论证观点。举例过程中,可谈谈大家所熟知的优秀党员干部事例,如廖俊波、南仁东、秦玥飞、黄大发等,也可举较新的事例,如郑德荣、潘昌赋、姜仕坤、钟扬等人,只要言之有理,能够证明该先进人物如何为党和人民奉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