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一个皮匠干了十几年,最后去世了,家中留有母亲和一个女儿,民众伤感万分,计划为她们募捐。针对此事,谈谈你的感触。

【参考答案】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机器工业流水线制造成为生活必需,皮匠、补碗匠、修鞋匠等职业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题目中所说的皮匠却在岗位上坚持工作了十几年,甘心做一枚螺丝钉,用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在自己平凡的工作舞台上发光发热。这体现了皮匠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也说明了他对自己的职业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皮匠作为传统手艺人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体现了精益求精、服务至上的“工匠精神”和劳动人民用汗水和智慧创造美好生活的朴实情感。反观现在的年轻人,工作时拈轻怕重,频繁跳槽,抱怨多干事少,浮躁有余实干不足,皮匠就为他们上了很好的一课。 而民众自发的募捐,一方面反映出民众对那些具有职业精神、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普通劳动者给予的高度认同和发自内心的关怀;另一方面体现出民众善良的本心,是对社会弱势群体关爱的表达,也是对中华民族乐于助人传统美德的践行。当然,我们更应看到弱势群体在失去家庭唯一劳动力后不得不靠别人的救济来生存的现状,这暴露出我国当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和漏洞。我国当前的社保制度缺乏一套有效的基金运营监管机制,以农民工为主的流动就业人群并未很好地被纳入城市社保体系,并且城市间管理标准衔接不上,法治化程度亟待提高。 题干所述内容让我感慨良多,为了不让像老皮匠这样的弱势群体生前无奈、生后遗憾,我想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首先,树立榜样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媒体通过采访、随拍的纪实手法,追忆传统艺人,大力弘扬皮匠所展现的“工匠精神”,并将传统手艺人、典型企业等纳入宣传片的制作中。运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号召社会大众学习皮匠这种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举办地区标杆企业经验座谈交流会,请优秀的企业代表、员工结合个人情况讨论现代“工匠精神”的内涵,促进企业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完善社保制度,健全救助体系。国家应在加快立法进程的基础上,拓宽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社会救助的流程,简化救助申请的手续,必要时可以为特困群体开辟绿色通道。对一些特殊工种,例如高危行业的工人、易发职业病行业的工人等,要适当考虑给予他们及其家人一定的关怀和照顾,通过发放职业补助、慰问金等形式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发挥社会政策的兜底作用。社区工作者及时了解掌握辖区内困难群体的信息,以便第一时间送去温暖的帮扶。 最后,作为年轻人,应该学习皮匠身上勤恳踏实的精神,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培养对职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在工作中要做好吃苦耐劳、服务群众的准备,勇于克服困难,磨炼自己坚韧的意志力,为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点评:在作答该题时,可以从事件的不同主体和角度出发来谈感触和理解,阅读题干可以分析出皮匠和民众两大主体,在进一步剖析可以深入到社会这一层面。在分析时可以利用切片法,仔细分析每句话甚至每一个词的含义,不仅分析出表面皮匠所展现的工匠精神、爱岗敬业,民众的爱心奉献、社会担当,也从深层次分析出传统手艺面临失传被冷落、社会低保政策未全面落实的问题。由浅入深分析出问题后就可以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但是如果考生感觉自己有哪一方面想不到或者不太擅长,可以在全面分析题干后挑自己最熟悉、最能答好的领域展开详细的论述,比如“工匠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或者社会保障制度,这也是一种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