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材料一: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启动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国家培训计划”走过了10年历程,参与其中的教师达1500万人次,效益显著。为进一步提升教师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部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定制了“中小学教师专业自动建设项目指南”包括《新教师入职培训指南》《青年教师助培训指南》《骨干教师提升培训指南》和《教授培训者团队研修指南》。“系列指南”致力于探索建立基于教师发展规律开展分层,分类培训新体系,推动我国教师培训工作进入从规划世纪,组织实施到过程管理,效果评价等全流程专业领域,分项目,科学实施新阶段,更好的实现教师学习的变量控制,教师培训的生态化,从而形成“学习强师”的新局面。
——资料来源:李源田、陈睿“学习强师”的行动路标—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指南解读[N].中国教育报,2020-5-2(有改动)
问题:(1)结合材料,分析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5分)
(2)根据教师专业标准,你认为新时代中学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素养。(5分)
(3)作为新任教师,你认为应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5分)
【参考答案】
(1)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个体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学反思、人格特征、终身学习等。材料二中,“我”通过阅读教学杂志和刊物,教育教学能力得到很大提升,教学效果得到学生、同行和家长的一致认可,先后获得特级教师多项荣誉称号,还出版了多本著作。实现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等。材料一中,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推动我国教师培训工作进入从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到过程管理、效果评价等全流程专业引领、分项目科学实施新阶段,更好地实现教师学习的变量控制、教师培训的生态化,从而形成“学习强师”的新局面。通过社会参与,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道德素养:①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②对待学生:热爱学生。③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④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知识素养:①政治理论修养;②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③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④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
能力素养:①语言表达能力。②教育教学能力。③组织管理能力。④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心理素养:①高尚的师德。②愉悦的情感。③良好的人际关系。④健康的人格。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包括:①师范教育。②入职辅导。③在职培训。④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