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小学生学习策略应如何培养?【补充知识题】
【参考答案】
(1)抓学生的策略能力培养,教师必须先行
学习策略的教学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知识的教学,它不可能单靠传授的方法来实现,而必须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领悟、内化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培养,教师必须先行。这个“先行”至少应包括三个到位:一是教师的意识要到位;二是教师的人格要到位;三是教师的能力要到位。教师的意识要到位,就是教师对学习策略问题的理念要清楚,观点要正确,主观能动性要主动发挥。教师的人格要到位,即是教师对学生策略能力的培养,意志上要自信心强,百折不挠;情感上要满腔热情,善解人意;气质上要胸襟宽广,有胆有识。教师的能力要到位,就是教师首先要有策略的知识和水平,也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学习方法
由于学习方法是构成学习策略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具体学科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用实例介绍各种基本的学习方法。例如:关于记忆的方法(争论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形象记忆法、归类记忆法等),关于解题的方法(简化法、逆向法、图解法、小步逼近法、迂回法等),关于自学的方法(仿做法、摘录法、记忆法、提问法、联想法等),另外还有观察阅读、表述、动手等学习方法。
(3)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灵活应用各类学习方法的实例
学习方法的掌握并不等于学生已经形成了学习策略,只有通过不断地、有效地应用学习方法才能逐步发展成学习策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有练习和锻炼的时间与空间;另一方面应给学生提供灵活应用具体学习方法的案例或实例,让学生有体验和模仿的机会,通过不断的体验和内化逐步建立起学习策略的知识和能力。
(4)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元认知水平的训练
元认知是学习策略的核心成分。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的智力特点、学习任务及要求,不失z机地训练,使其对学习过程的自我意识增强,自我监控的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训练的主要方法是让学生“自我反省”,也就是教师有意地让学生不断地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形成元认知知识。然后,教师从掌握学习策略的高度,帮助学生建立各自的“反省”内容。比如,在考试过程中要“注意审题”,“先做会做的”或“复核不能少”。这些经反省后获得的知识,就是元认知的知识。
(5)应正确对待小学生学习策略的个体差异问题
小学生在学习策略上存在个体差异是客观事实,并以学生具体的学习能力水平差异表现出来。对于学习策略的这种个体差异,一方面要承认它、正视它,另一方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应采用有差异的教学或辅导方法,使得学生的学习策略得到有差异的发展。采用有差异的教学或辅导方法,一是在课内教学学习策略知识时,可以采用分层或分组教学方式,即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按不同的要求组织实施教学;二是在课外校内学习活动中可以组织不同层面的兴趣小组,开展专题性辅导活动,让有差异的学生“各得其所”。教师也可对拔尖学生加强辅导,让他们先掌握好策略知识,再让他们去影响其他学生。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答案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