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简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参考答案】
在心理学上,品德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它包含四个组成部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道德认识是个体对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意义的认识,它包括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及道德信念的形成。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情感是人们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在处理相互关系和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的催化剂,是道德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动力因素。道德意志是人们在采取道德行为的过程中,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和外部困难,坚决执行由道德动机所支配的行动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道德行为是指个体真正付诸的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个体的道德品质。
1.道德认识(“知”)。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信念和评价能力。
2.道德情感(“情”)。道德情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的行为时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它伴随着道德认识产生发展,并对知和行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3.道德意志(“意”)。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在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的过程中,克服一切内外的阻力和困难所做出的自觉顽强的努力。道德意志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
4.道德行为(“行”)。道德行为是人们按照一定道德规范,对他人和社会做出的反应和采取的行为。道德行为是个人品德的外部表现,也是德育的最终目的。“听其言”且“观其行”,才能正确判断一个人的品质。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台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从哪里开始。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答案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