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市场发展的影响。(2)课文摘录:
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导入新课。 师:让我们先来看一段影片,结合大家预习的内容,你认为你看到......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点击查看答案
<上一题
目录
下一题>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材料: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历史必修I中对辛亥革命的教学要求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下面是某教师讲授《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片段: 教师: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到国内。各省的代表到南京集会,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这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从此结束。孙中山堪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人。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谈谈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变中所起的历史作用。 学生分小组讨论5分钟,各组代表发言5分钟。最后,教师对讨论进行总结。 问题:(1)你认为在《辛亥革命》一课中安排这样的讨论主题是否得当请结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和课程内容体系说明理由。(2)教师拟定课堂讨论的主题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点击查看答案
问答题
材料:下面是两位教师对高中历史必修Ⅲ“宋明理学”一课的教材分析:问题:你认为这两位教师的教材分析哪个更为合理请对他们的分析进行评述。
点击查看答案
相关试题
图4显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农业集体化的进程,...
《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写道:“通过这次...
公元710年,日本天皇迁都平城京,开始了...
史书载:“我朝以儒立国,故命宰相读书,用...
“县”作为我国地方行政建制,最早出现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