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分析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通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材料二盖古人之教,自其孩幼而教之以孝悌诚敬之事,及其稍长,而教之以诗书礼乐之文。皆所以使之即夫一事一物之微,各有以知其义礼所存,而致涵养践履之功也。此小学之事,知之浅而行之小者也。及其十五成童,学于大学,则其洒扫应对之间,礼乐射御之际,所以涵养之者,略已小成矣,于是不离乎此,而教之以格物而致其知焉。……此大学之道,知之深而行之大者也。上述材料分别出自于朱熹的《大学章句序》和《朱文公文集》。结合这些材料,分析朱熹“小学”和“大学”的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朱熹特别重视小学,认为这一阶段发展不好会影响将来的发展。他把小学教育看做是“圣贤坯璞”,认为小学教育是打基础的......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