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题

植树节前的一个星期天,张老师带领班级学生在山上举行了一次植树活动,在山顶种植小树苗。张老师首先讲解小树苗的种植注意事项,然后进行示范。讲解之后,同学们再来分组合
作。在同学们都在植树时,张老师发现小文一个人蹲在那里玩泥巴,显得十分伤心和低落,于是
便走过去询问。
张老师:“小文.你怎么不去和同学们一起植树呢?”
小文:“他们不让我拿小树苗。他们说我总是帮倒忙……”
张老师:“原来是这样啊。他们为什么不让你拿小树苗呢?”
小文:“他们……他们说我把小树苗放歪了……”说罢,小文便又流露出伤心的表情。
张老师了解情况后对其他同学说:“我们第一次学习一件事的时候难免做不好。我第一次切菜还切到手了,但是我妈妈没有指责我,而是耐心指导我正确的切法,现在我的菜做得可好吃了。张老师希望大家能像张老师的妈妈一样,耐心帮助小文,一起去种小树苗,好吗?”同学们听了都很惭愧,纷纷表示要向小文道歉并把小文叫过去一起植树。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文很快学会了种植小树苗,阴郁的脸上终于绽放出开心的笑容。
之后,张老师总结了这次植树活动的成功与不足,并将经验分享给了同年级的班主任老师。作为他们开展植树活动的借鉴。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参考答案】

张老师的教育行为是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张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教书育人要求教师遵......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解析 ↓↓↓)
热门 试题

未分类题
根据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课文摘录:美国独立以后,领土迅速扩张,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成为一个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同时,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南方种植园使用了大量奴隶。两种制度水火不容。19世纪中期,围绕着奴隶制的废存问题,北方和南方之间的矛盾再也无法调和。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借口。南方的一些州联合起来,宣布组成一个独立国家,号称 南部联盟 。这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美国南北战争爆发。1862年9月,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宣言的发表,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广大黑人欢庆解放,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队因此获得雄厚的兵员。从此,林肯的名字就与这份宣言紧紧地联系在一起。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美国的统一最终得到维护。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未分类题
阅读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内容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内容。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与乡村相比,城市具有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阅读】城市、镇和乡村根据我国有关规定,城市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市建制的城市市区;镇是指经批准设立的建制镇的镇区:乡村是指城市市区和镇区以外的地区,城镇人口是指在市镇中居住半年及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2001年,我国共有设市城市660个,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75个,县级市381个,从城市职能来看,大致可分为全国性中心城市、地区性中心城市、工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旅游城市、边境口岸城市等类型。一、城市区位分析区位是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联系。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由于自然地理过程通常是很缓慢的。因此自然地理区位对于城市的影响是相对稳定的。在临近河流、湖泊、海洋的地方,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山前平原,在荒漠地区的绿洲,有利于形成城市;在干流与支流汇合处,在大河入海处,在优良的海港和海港附近,有利于形成比较大的城市。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经济事物的空间联系。这些经济事物有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地等。城市经济地理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而改变。临近矿产资源,有利于形成工矿城市。临近港口或边境,有利于形成口岸城市。临近多条铁路,尤其是铁路交汇处,有利于形成铁路枢纽城市。要求:(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8分)(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1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