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2006 年真题)请按发稿要求对下面短文进行编辑加工整理。

石油与天然气1、 石油石油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宝贵矿藏。 提起石油, 每个人都会知道它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何等重要的地位? 在公路上奔弛的汽车, 在天上飞翔的飞机, 在水里航行的轮船, 它们都是使用石油产品来做燃料的。 假如没有了石油, 我们的生产、 生活都要受到限制, 交通将会瘫涣, 工厂将会停产。石油是由沉积岩中的有机物变成的, 世界上的油田 95%都分布在沉积岩区。 人们还发现现代的海底、 湖底的近代沉积物中的有机物, 正在向石油慢慢的变化。 目前世界上有中东、 拉丁美洲、 俄罗斯、 非洲、 北美洲、 西欧、中国和东南亚等八大产油区, 其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 95%。 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液体。 由于成份不同, 石油的颜色也不相同。 石油中含有石腊, 石腊含量高低决定了石油的粘度大小。 另外, 含硫量对石油加工和产品性能的影响也很大。 石油同煤碳相比有很多优点。 首先, 它燃烧释放的热量比煤大的多, 其发热量大约是煤的二、三倍。 从石油中提炼的汽油、 柴油等油品使用方便, 易燃且不留下灰烬, 是理想的清洁燃料。2、 天然气天然气是地下岩层中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份的气体混合物的总称。 它是一种重要能源, 燃烧时有很高的发热值, 对环境的污染也较小, 可直接用作燃料。 天然气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以它为原料, 可以生产合成氨、甲醇、 乙烯和其他有机化合物。天然气的形成过程与石油类似。 天然气的堪探、 开采也与石油类似, 但收采率较高, 可达 60~95%。 大型稳定的气源常用管道输送至消费地区, 每隔 80~160m 需设一增压站, 故长距离管道输送投资很大。*本文摘自王华编著的“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书。 该书作者长期从事能源研究, 造诣颇深, 85 年曾去美国、欧洲和中东某些国家考察。 为了编好该书, 他参考和引用了大量图书和科技文献。

【参考答案】

(1)“1、 石油” 和“2、 天然气” 应改为“1. 石油......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2007 年真题)编辑加工题: 按发稿要求以规范的方式对短文进行编辑加工整理。张元济张元济出生于浙江省海盐县名门旺族, 幼承家学, 26 岁即考中进士, 甲午战争失败后, 张元济开始学习英文, 倡导新政与变法。 在 1900 年戊戍变法期间, 他曾蒙光绪皇帝召见, 上过条陈。 政变发生后, 清廷处分他给他以革职永不叙用的处分。 张元济赴上海在南洋公学筹备译书院, 结识了阎复、 蔡元培等人, 后因与盛宣怀有严重分歧而离开了南洋公学, 加入到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是一八九七年由夏瑞芳等开办的, 当时不过是一家小印刷厂, 雇用十余名工人, 招揽些小印刷品生意, 翻印一些英文教科书。 张元济在 1910 年开始投资商务印书馆, 并在两年后设编译所, 主持商务印书馆的编译事务。 他与日本最大的教科书出版商金港堂合作, 引入一部分股金和先进印刷技术, 借监日本编辑中小学教科书的经验, 亲自主持编辑了一套《最新国文教科书》。 这套书后来占了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总发行量的 60%。商务印书馆还陆续购置了大量的书籍, 成立了一个图书馆。 图书馆先起名涵芬楼, 后改名为东方图书馆, 向社会开放。 涵芬楼收藏了大量的古藉缮本, 并从日本影印回大批已失传的图书。张元济 1910 年用半年时间考察了国外出版业, 并以商务印书馆的名义同一些英美出版商签定合作协议。 商务印书馆于 1914 年清退日股, 成为中国人全资自办的企业。 1915 年, 商务印书馆又创办涵授学校, 张元济任校长。 据英国《纽约时报》 报到, 截止 1930 年, 该校已有 3 万两千人毕业。 五四运动后, 张无济等人对《东方杂志》、《小说月报》 进行改革。《小说月报》 改革后, 先后由茅盾、 郑振铎、 叶圣陶任主编, 为新文学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张元济 1959 年 8 月 14 日病逝, 终年 93 岁。 茅盾称赞他“是个有远见、 有魄力的企业家, 同时又是一个学贯中西、 博古通今的人。”张元济晚年辞去商务印书馆的职务, 专心从事影印古籍之事, 许多古典文化名著浸透着张元济的心血。
问答题
(2011 年真题)编辑加工题: 阅读分析短稿, 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对于各种来源的稿件, 首先要进行编辑加工整理。编辑加工整理通常简称“编辑加工”、“加工整理” 或“加工”, 是对稿件从各方面进行审核并作修改润饰和规划化处理的活动。从本质上来说, 审稿和编辑加工整理都要对稿件进行审查, 都要对稿件的质量把关, 但两者的职责、 目的、要求和标准是有差异的。 审稿的职责是要对稿件作出评价, 目的是决定稿件的取舍, 所以要着重从宏观上把握稿件的整体质量。 编辑加工整理的职责是要提高已决定采用的稿件的质量, 目的是使之在形式上符合出版标准, 所以重点是从各个方面具体检查原稿, 对之加以框正、 修饰和润色, 使其内容更完善, 材料更准确, 逻辑更严密,体例更严谨, 语言文字更通达、 规范。编辑加工整理是审稿的继续, 两者不能互相取代, 但可合二为一、 同时进行。 编辑加工整理的对象必须是经过责任编辑初审决定采用的稿件。 这是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编辑加工整理的原则、 步骤与方法及编辑加工整理的内容只是针对印刷型的图书而言的。 期刊由于其特有的媒体特点, 对于编辑加工整理工作还有一些较特殊的要求。期刊的作者众多, 呈现在期刊编辑面前的稿件往往有各种各样的格式。 然而, 一本期刊是一个整体, 所戴作品的格式不能五花八门, 必须相对地统一, 这就需要编辑按照相应栏目的特点, 对各篇稿件的格式进行调整, 包括统一注释格式、 统一标题格式、 统一参考文献格式和统一相关项目格式。期刊是不定期出版物, 读者群相对固定。 读者不仅关心刊物本身, 而且还关注期刊出版单位的活动情况。 编辑为了做好读者工作, 必须多与读者沟通, 介绍一些与所刊作品相关的情况。 因此, 序和跋成为期刊编辑的常用文体。 为了吸引读者阅读某些作品或对作品作必要的交代, 编辑有时还要撰写编者按或题前导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