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选择题

某建筑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位于A市市区,2020年3月发生如下业务:
(1)在机构所在地提供建筑服务,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金额400万元,税额36万元。另在B市提供建筑服务,取得含税收入222万元,其中支付分包商工程价款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金额50万元,税额4.5万元。上述建筑服务均适用一般计税方法。
(2)购买一批建筑材料,用于一般计税方法项目,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金额280万元,税额36.40万元。
(3)在机构所在地提供建筑服务,该项目为老项目,企业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金额200万元。
(4)购买一台专业设备,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金额3万元,税额0.39万元。该设备用于建筑工程老项目,该老项目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
(5)购买一台办公用固定资产,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金额10万元,税额1.3万元。无法划清是用于一般计税项目还是简易计税项目。
(6)购买办公用品,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金额5万元,税额0.65万元。无法划清是用于一般计税项目还是简易计税项目。
其他相关资料:假定本月取得相关票据符合税法规定,并在本月按照规定抵扣进项税额且增值税纳税义务均已发生。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业务(4)的增值税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若该设备将来专用于一般计税方法项目,按原值计算抵扣进项税额
B.该设备进项税额由纳税人自行决定是否抵扣
C.购买时抵扣进项税额0.39万元
D.若该设备将来专用于一般计税方法项目,按净值计算抵扣进项税额
E.购买时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热门 试题

未分类题
以媒体全融合 奏时代最强音“媒体融合”,就是把报纸、电视台、互联网站等媒体有效结合起来,从而打造更丰富的信息产品的过程。但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媒体作为引发社会讨论的先驱者、党的政策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其意义已经从单一的信息传播转向多功能融合。促进媒体全融合,能为群众提升个人素质、解决问题提供新的途径,为建立服务型政府奠定基础,更为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在全媒体时代下促进媒体全融合是代表群众利益的明智之举,是促进政府改革的题中之义,是让最广大人民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有力支持。今时今日,人们习惯每天睡前刷一刷手机app、利用零散时间来进行听课学习、有困难时利用网络反应问题……媒体与生活的融合已经成为了大家了解时事要事、提升个人文化素质、解决生活难题,从而打造幸福生活的主要途径。也正是因此,政府通过媒体与政府职能的衔接,推出了一些列惠民举措:“三照合一,一照一码”、“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首问负责制”……媒体与行政的融合打破了过去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孤岛”,为实现社会自治的目标打下基础。同时政府职能的转变也将进一步提高其利用媒体的效率,整合有限的力量,促进落后地区及贫困乡村的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经历一个从蛮荒到规范的过程,当下的全媒体融合,即处在这样的过渡期。咪蒙、严肃八卦等公众号传播的低俗文化、流量明星价值观的错位引导、知名人物出格乃至违法的言行……这不但不是真正的媒体融合,反而是对公共资源和社会注意力的浪费和无意义的占用!那么如何能让媒体全融合的改革之路尽快渡过这个时期呢?这其实需要多管齐下——坚定党的领导、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利用先进的技术、开辟渠道并打造高质量的节目,一个都不能少。首先要深刻理解党中央对于媒体全面融合的思想。习总书记说:“要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因此,我们要在前期结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统一思想,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其次,要在巩固现有人才的同时,多渠道吸纳人才,同时优化绩效考核机制,打造专业精干的人才队伍。再次,要利用好媒体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由专业人才进行高效指挥,发挥即时通讯与网络互连的集散能力,在第一时间为群众烹制新鲜的新闻大餐。最后打造立体式的宣传渠道,整合政务、民生、资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以过硬的媒体全融合产品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推动媒体转型升级的战略工程。“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姿态,积极投身于融合发展。”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到实践中去,跟随党的领导,加强人才建设,活用媒体科技,开拓多层次的渠道并打造精品,唯有如此,才能在融合发展中不被淘汰,并大有作为,奏响时代的最强音!
未分类题
弘扬劳模精神重温劳动模范的故事,想想这些平凡人何以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心底就有“相信”,眼中便有光彩,走过风雨看到彩虹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随着新一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全国工人先锋号名单公布,劳动模范——这个承载着共和国特殊记忆的群体,再次成为新闻热词。在今年的表彰名单中,有在火箭总装一线奋战30余年的崔蕴,还有秉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平均年龄只有32岁的动车组装班;有深耕高端数控机床研发、“代表中国冲击世界一流”的女设计师盖立亚,还有执着于探索金融精准扶贫模式、见证阜平贫困发生率由54.4%下降到13.8%的“金领”李二国。他们是创业者,是实干家。在我们这个70年间从积贫积弱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社会主义国家,他们最大程度地展现了劳动的荣光与价值。今天的我们,习惯了动动手指外卖送来,语音指令机器人擦地。那么,劳动离我们已经远了吗?不是的。产业结构变化、社会分工细化,不会改变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在当下中国,一分钟,快递小哥收发7.6万件快递,“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运算750亿亿次。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也为劳动者、奋斗者实现人生出彩提供了广阔舞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不同时代的劳模,给了今天的我们怎样的启迪?劳动的内涵在更新,劳模的标准在“进阶”,“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始终是不变的秘笈。学习劳模,要学习他们身上闪耀的信仰光彩。“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努力”。盘点这些劳模,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穿越眼前的迷雾,相信并为“美好的未来”而奋斗。全国劳模、时代楷模天津电力抢修工人张黎明,无数次沿着电力线路“溜达”,闭上眼睛能说出他负责的线路沿途有多少个高压塔、多少根电线杆。没有哪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重温他们的故事,想想这些平凡人何以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心底就有“相信”,眼中便有光彩,走过风雨看到彩虹,用劳动与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学习劳模,要学习他们实干苦干的劲头。“一勤天下无难事”。无论哪个时代的劳模,都是在某个方面有所建树的劳动者。近年来评选出的劳模,高级技工、科研精兵的比重在增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不断涌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钳工夏立,多次参与卫星天线预研与装配、校准任务,装配的齿轮间隙仅有0.004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 20粗细。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多做一点点、创新一点点,日积月累,“高原”就成了“高峰”,就能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我热爱高高的塔机,喜欢它那长长的铁臂、炽热通往天路的神梯,热爱钢铁般的气息。”全国劳模、中国建筑一局塔吊工人王华曾这样吐露心声。涵养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为保障劳动者权益创造更好制度环境,就能激发亿万人民用劳动托举梦想的豪情,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