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into English.(北京师范大学2006研,考试科目:英语语言文学) 上海的教授对人讲文学,以为文学当描写永远不变的人性,否则便不久长。例如英国,莎士比亚和别的一两个人所写的是永久不变的人性,所以至今流传,其余的不这样,就都消灭了去。 这真是所谓“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英国有许多先前的文章不流传,我想,这是总会有的,但竟没有想到它们的消灭,乃因为不写永久不变的人性。现在既然知道了这一层,却更不解它们既已消灭,现在的教授何从看见,却居然断定它们所写的都不是永久不变的人性了。 只要流传的便是好文学,只要消灭的便是坏文学;抢得天下的便是主,抢不到天下的便是贼。莫非中国式的历史论,也将沟通了中国人的文学论欤…… 听说,例如英国,那小说,先前是大抵写给太太小姐们看的,其中自然是香汗多;到十九世纪后半叶,受了俄国文学的影响,就很有些臭汗气了。那一种的命长,现在似乎还在不可知之数。 在中国,从道士听论道,从批评家听谈文,都令人毛孔痉挛,汗不敢出。然而这也许倒是中国的“永久不变的人性”罢。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Professors in Shanghai lecturing on literature state 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