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

试题五
阅读以下说明和C 函数,将应填入(n) 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某班级有N 名学生,他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修名称和数量不尽相同的课程。设N 等于6,学生信息、所选课程及成绩用链表结构存储,如图5-1 所示。


图 5-1
程序中相应的类型定义如下:
#define N 6
struct node{
char cname[5]; /*课程名*/
int grade; /*成绩*/
struct node *next; /*指针,指示某学生选修的下一门课程及成绩*/
};
struct student{
char xh[5]; /*学号*/
char name[20]; /*姓名*/
struct node *link; /*指针,指示出选修的课程及成绩链表*/
}stud_info[N];
stud_info[]为一个全局数组。
函数func (char kc[],int *num)的功能是统计选修了课程名为kc 的学生的人数,并返回该课程的平均成绩(若无人选修该课程,则平均成绩为0),参数num 带回选修课程kc 的学生人数。
[C 函数]
double func (char kc[],int *num)
{
int i,count = 0,sum = 0; /*count 用于记录选修课程名为kc 的学生的人数*/
double avg = 0.0;
struct node *p;

for(i = 0; i < N; i++){
p = (1) ; /*取第i 个学生所修课程链表的头指针*/
while (p) {
if ( (2) ) {
sum = (3) ;
count++;
break;;
}/*if*/
p = p->next;
}/*while*/
}
(4) ;
if ( (5) )
avg = (double)sum / count; /* 计算平均成绩 */
return avg;
}/*func*/

【参考答案】

(1) stud_info[i].link
(2) !strcmp(p->cname,kc)
(3)......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试题三 阅读以下说明和C 函数,将应填入(n) 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若一个矩阵中的非零元素数目很少且分布没有规律,则称之为稀疏矩阵。对于m 行n 列的稀疏矩阵M,进行转置运算后得到n 行m 列的矩阵MT,如图3-1 所示。 图 3-1 稀疏矩阵M 及其转置矩阵MT 为了压缩稀疏矩阵的存储空间,用三元组(即元素所在的行号、列号和元素值)表示稀疏矩阵中的一个非零元素,再用一维数组逐行存储稀疏矩阵中的所有非零元素(也称为三元组顺序表)。例如,图3-1 所示的矩阵M 相应的三元组顺序表如表3-1 所示,其转置矩阵MT 的三元组顺序表如表3-2 所示。 函数TransposeMatrix(Matrix M)的功能是对用三元组顺序表表示的稀疏矩阵M 进行转置运算。 对 M 实施转置运算时,为了将M 中的每个非零元素直接存入其转置矩阵MT 三元组顺序表的相应位置,需先计算M 中每一列非零元素的数目(即MT 中每一行非零元素的数目),并记录在向量num 中;然后根据以下关系,计算出矩阵M 中每列的第一个非零元素在转置矩阵MT 三元组顺序表中的位置: cpot[0] = 0 cpot[j] = cpot[j-1] + num[j-1] * j 为列号 * 类型ElemType、Triple 和Matrix 定义如下: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 * 三元组类型 * int r,c; * 矩阵元素的行号、列号* ElemType e; * 矩阵元素的值* }Triple; typedef struct { * 矩阵的三元组顺序表存储结构 * int rows,cols,elements; * 矩阵的行数、列数和非零元素数目 * Triple data[MAXSIZE]; }Matrix; [C 函数] int TransposeMatrix(Matrix M) { int j,q,t; int *num, *cpot; Matrix MT; * MT 是M 的转置矩阵 * num = (int *)malloc(M.cols*sizeof(int)); cpot = (int *)malloc(M.cols*sizeof(int)); if (!num || !cpot) return ERROR; MT.rows = (1) ; * 设置转置矩阵MT 行数、列数和非零元数目* MT.cols = (2) ; MT.elements = M.elements; if (M.elements > 0) { for(q = 0; q < M.cols; q++) num[q] = 0; for(t = 0; t < M.elements; ++t) * 计算矩阵M 中每一列非零元素数目* num[M.data[t].c]++; * 计算矩阵M 中每列第一个非零元素在其转置矩阵三元组顺序表中的位置* (3) ; for(j = 1;j < M.cols; j++) cpot[j] = (4) ; * 以下代码完成转置矩阵MT 三元组顺序表元素的设置 * for(t = 0; t < M.elements;t++){ j = (5) ; * 取矩阵M 的一个非零元素的列号存入j * * q 为该非零元素在转置矩阵MT 三元组顺序表中的位置(下标)* q = cpot[j]; MT.data[q].r = M.data[t].c; MT.data[q].c = M.data[t].r; MT.data[q].e = M.data[t].e; ++cpot[j]; * 计算M 中第j 列的下一个非零元素的目的位置 * } * for * } * if * free(num); free(cpot); *此处输出矩阵元素,代码省略* return OK; } * TransposeMatrix *
问答题
试题二 阅读以下说明和C 函数,将应填入(n) 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某单位准备进行一次选举,对指定的n 名(n<80)候选人进行投票。为了简化选举工作,事先印制了写有这n 名候选人姓名的选票,投票者只需将选中者名下的圆圈涂黑即可。规定每张选票上被涂黑的圆圈数不得超过3 个,也不得少于1 个,否则视为无效选票。投票结束后,所有选票经计算机扫描处理,形成了描述选票状态的文本文件。例如,n=8 时所形成的文件如下: 01011000 10010100 10011000 11111111 00000000 00111000 … 其中,每行表示一张选票的数据,每列代表一位候选者的得票情况。第i 行第j 列为1,表示第i 张选票上投了第j 名候选人1 票。 函数statistic( )的功能是读入选票数据,并统计每位候选者的得票数,函数返回有效选票数。 [C 函数] int statistic(FILE *fp,int candidate[],int n) { * 从文件中读入选票数据,n 为候选人数量(n<80),从有效选票中统计每位候选者的得 char str[80]; * str 保存读入的一张选票数据 * int i,tag = 0; * tag 用于判断每张选票是否有效 * int q = 0; * q 用于计算有效选票数 * for(i = 0; i < n; i++) candidate[i] = 0; while ( (1) ) { fgets(str,80,fp); * 读入一张选票数据 * for(tag = 0,i = 0; (2) ; i++) if (str[i] == ’1’) tag++; if ( (3) ){ * 若是有效选票,则进行统计 * (4) ; for(i = 0; i < n; i++) if (str[i] == ’1’) (5) ; } } return q; } * statistic * 票数并存入candidate[],函数返回有效选票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