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2009 年真题)编辑加工题: 阅读分析短稿, 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

审稿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 作者交来的稿件, 一般都要经过审稿。 审阅各种稿件都应把握政治性, 思想性、科学性、 时效性和独创性要求, 对有些类型和性质的稿件往往还需要从动态性、 艺术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不符合要求的不能出版。 为此, 编辑审稿时, 应抽阅三分之一以上的内容, 以判断稿件是否达到正式出版的标准。

我国的审稿基本制度是《三级责任制》。 根据这个制度, 初审“应由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 初审时即要从大处着眼, 对稿件质量作出全面的总体评估, 又要从细处入手, 注意发现数据有误、文字不够规范、 用语不够统一……等具体问题。 复审由具有正、 副编审职称的人员担任, 除了对初审意见表明态度外, 还要注意发现初审可能遗漏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终审由具有正、 副编审职称的社长(副社长) 或总编辑(副总编辑) 担任, 也可由社长或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 副编审职称的人员担任, 但他们的审稿意见要经过社长、 总编辑审核。 根据稿件的具体情况, (如内容的专业性特别强), 必要时可以聘请外审人员负责复审或终审。

审稿通常采用通读、 比较、 分析、 综合、 润饰提高等方法。 在审稿过程中, 如果需要提出意见请作者处理,审稿者应该用色笔在原稿的相应文字中间画线, 并在旁边的空白处直接批注意见; 或者将意见写在浮签上临时固定在稿面的相应空白部位。

审稿者完成审稿后, 应该撰写审稿意见, 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对稿件的价值评估和质量判断,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审稿结论。 审稿结论一般有接受出版和退稿两种。

【参考答案】

(1)“一般” 应删除。
(2)“把握政治性, ” 应改为&l......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2010 年真题)编辑加工题: 阅读分析短稿, 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审稿是编辑工作的主要环节之一。 不论稿件来原如何, 出版单位都必须安排编辑对稿件进行审读并写出审稿意见。初审的审稿意见一般由编辑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撰写, (助理编辑撰写的审稿意见必须由具备责任编辑资格的人员负责复核并签字认可) 必须写得较详细并作出审稿结论。 审稿结论一般有下列几种:第一, 如果是不符合出版要求的稿件, 审稿结论应为“重写”。 审稿意见中对此要非常明确地说明理由。第二, 如果是基本符合出版要求但尚有不足的稿件, 审稿结论应为“退修”, 既把稿件退还给作者进行修改。审稿意见中必须说明稿件存在的问题及要求进行修改的理由, 并提出修改建议。第三, 如果是符合出版要求的稿件, 审稿结论就是“接受出版。” 对可出可不出的稿件, 审稿结论应为“待定”。初审的审稿意见经终审者和复审者审核通过后, 编辑才可对稿件正式作出处理, 就是要根据上述不同审稿结论, 或把稿件退还作者, 或把稿件退交作者修改, 或通知作者稿件已经决定采用, 或把稿件交总编室存档。通过审稿后决定采用的稿件, 有时还要进行编辑加工整理。 稿件经过编辑加工整理后, 应该达到“齐、 清、定” 这一最基本的要求。所谓“齐”, 是指稿件的各个部分齐全, 不能有缺漏。 具体包括: 正文齐全, 篇、 章、 节以至段落等完整无缺; 如有图表, 也不得遗缺; 应该具备的辅文齐全; 编辑校对流程记录齐全, 以备查考, 等等。所谓“清”, 是指稿面要清楚。 具体包括: 字跡清楚, 不潦草; 沟画清楚, 没有模糊及线条交叉的地方, 改动过多或线条过多之处要抄清; 稿面上用铅笔标出的修改之处, 如需采纳, 要用色笔描清; 在审稿或编辑加工整理过程中用铅笔临时写的批注意见也要用色笔描清; 删除的文字要涂红; 稿件各个组成部分次序分明……等等。所谓“定”, 是指所发的稿件必需是定稿。 具体包括: 稿件的体例和章节安排已确定; 翻译的人名和地名等已经全稿统一, 没有“一名多译” 现象; 数字、 标点符号和剂量单位的使用符合规范, 并且前后一致, 等等。责任编辑确认稿件已经达到“齐、 清、 定” 后, 还应报请复审者和终审者审定, 才能将稿件正式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