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题

男性患者,49岁,主因“眼睑水肿10年,恶心、纳差半年,加重一周”入院。10年来,患者常于晨起出现双侧眼睑水肿,未在意。半年来,出现恶心、纳差,自行服用胃药无效。一周前,出现水肿加重,伴有乏力、尿量减少,每日尿量约600ml。既往诊断“慢性肾炎”10年。查体:BP150/100mmHg,消瘦,面色晦暗,口唇和甲床苍白,眼睑及颜面部水肿,双侧足踝部和胫前明显可凹性水肿,心、肺、腹未见异常。化验检查:血常规示Hb70g/L;尿常规示尿蛋白(+++),尿RBC20个/高倍视野;肾功能检查示Ccr为8ml/min,血BUN为21mmol/L。入院诊断为“慢性肾衰竭”。从生理学角度解释该病人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1.该病人患“慢性肾衰竭”,查体BP150/100mmHg,考虑高血压的产生主要与().
A.营养不良有关,
B.精神紧张有关,
C.心脏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有关,
D.贫血有关,
E.消瘦有关
2.查体见口唇和甲床苍白,血常规示Hb70g/L,说明病人有贫血。“慢性肾衰竭”病人产生贫血的主要.原因是).
A.铁摄入不足,
B.抽血检查频繁等造成失血,
C.肾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D.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
E.体内叶酸、蛋白质缺乏
3.病人尿量减少,每日尿量约600ml(正常为1000-2000ml/日),其形成机制正确的是().
A.肾血浆流量因血压增高而增大,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减慢,滤过率降低,
B.肾单位由于病变而极度减少,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使滤过率降低,
C.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D.肾小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加,尿量减少,
E.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
4.尿常规示尿蛋白(+++),尿RBC20个/高倍视野。考虑尿液成分的改变与滤过膜的().
A.面积增大有关,
B.电学屏障作用增强有关,
C.电学屏障作用和机械屏障作用减弱有关,
D.机械屏障作用增强有关,
E.有效滤过压增大有关
5.以下护理诊断,正确的是().
A.体液过多:水肿,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升高有关,
B.体液过多:水肿,与肾小管重吸收水过多有关,
C.体液过多:水肿,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水钠潴留有关,
D.体液过多:水肿,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水重吸收增加有关,
E.体液过多:水肿,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有关

A.该病人患“慢性肾衰竭”,查体BP150/100mmHg,考虑高血压的产生主要与().
A.营养不良有关,
B.精神紧张有关,
C.心脏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有关,
D.贫血有关,
E.消瘦有关
2.查体见口唇和甲床苍白,血常规示Hb70g/L,说明病人有贫血。“慢性肾衰竭”病人产生贫血的主要.原因是).
A.铁摄入不足,
B.抽血检查频繁等造成失血,
C.肾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D.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
E.体内叶酸、蛋白质缺乏
3.病人尿量减少,每日尿量约600ml(正常为1000-2000ml/日),其形成机制正确的是().
A.肾血浆流量因血压增高而增大,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减慢,滤过率降低,
B.肾单位由于病变而极度减少,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使滤过率降低,
C.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D.肾小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加,尿量减少,
E.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
4.尿常规示尿蛋白(+++),尿RBC20个/高倍视野。考虑尿液成分的改变与滤过膜的().
A.面积增大有关,
B.电学屏障作用增强有关,
C.电学屏障作用和机械屏障作用减弱有关,
D.机械屏障作用增强有关,
E.有效滤过压增大有关
5.以下护理诊断,正确的是().
A.体液过多:水肿,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升高有关,
B.体液过多:水肿,与肾小管重吸收水过多有关,
C.体液过多:水肿,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水钠潴留有关,
D.体液过多:水肿,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水重吸收增加有关,
E.体液过多:水肿,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有关

【参考答案】

CCBCC
热门 试题

未分类题
患儿,男,2岁,因“发热,咳嗽4天,加重2天”为主诉入院。查体:T37.5℃,神志清,精神反应差,面色灰,呼吸急促,50-60次 分,呼吸节律齐,口周发绀,口唇青紫,三凹征阳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大量痰湿鸣音,心率160次 分,心音低钝,律齐。血气:PH7.32,PO243mmHg,PCO258mmHg。1.与低氧血症有关的临床指征,不包括().A.口唇青紫,B.心率160次 分,C.T37.5℃,D.PO243mmHg,E.呼吸50-60次 分2.患儿呼吸急促,三凹征阳性,吸气困难,是由于炎症导致().A.肺弹性阻力增大,肺顺应性减小,B.肺弹性阻力减少,肺顺应性减小,C.肺弹性阻力增大,肺顺应性增大,D.肺顺应性增大,E.肺弹性阻力减少3.有关紫绀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毛细血管床血液中去氧血红蛋白达50g L时,出现紫绀,B.严重贫血的人均出现紫绀,C.严重缺氧的人不一定都出现紫绀,D.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可出现紫绀,E.酸中毒可出现紫绀4.CO2增强呼吸运动主要是通过刺激().A.中枢化学感受器,B.外周化学感受器,C.延髓呼吸中枢,D.脑桥呼吸中枢,E.大脑皮层5.从气体交换的角度分析,呼吸频率加快并不一定能提高呼吸效率,其原因是().A.浅快呼吸的每分钟通气量比深慢呼吸的每分钟通气量小,B.浅快呼吸的肺泡通气量比深慢呼吸的肺泡通气量小,C.浅快呼吸的最大通气量比深慢呼吸的最大通气量小,D.浅快呼吸的肺泡通气量比深慢呼吸的肺泡通气量大,E.浅快呼吸的最大通气量比深慢呼吸的最大通气量大
A.5℃,神志清,精神反应差,面色灰,呼吸急促,50-60次/分,呼吸节律齐,口周发绀,口唇青紫,三凹征阳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大量痰湿鸣音,心率160次/分,心音低钝,律齐。血气:PH7.32,PO243mmHg,PCO258mmHg。
1.与低氧血症有关的临床指征,不包括().
A.口唇青紫,
B.心率160次/分,
C.T37.5℃,
D.PO243mmHg,
E.呼吸50-60次/分
2.患儿呼吸急促,三凹征阳性,吸气困难,是由于炎症导致().
A.肺弹性阻力增大,肺顺应性减小,
B.肺弹性阻力减少,肺顺应性减小,
C.肺弹性阻力增大,肺顺应性增大,
D.肺顺应性增大,
E.肺弹性阻力减少
3.有关紫绀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当毛细血管床血液中去氧血红蛋白达50g/L时,出现紫绀,
B.严重贫血的人均出现紫绀,
C.严重缺氧的人不一定都出现紫绀,
D.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可出现紫绀,
E.酸中毒可出现紫绀
4.CO2增强呼吸运动主要是通过刺激().
A.中枢化学感受器,
B.外周化学感受器,
C.延髓呼吸中枢,
D.脑桥呼吸中枢,
E.大脑皮层
5.从气体交换的角度分析,呼吸频率加快并不一定能提高呼吸效率,其原因是().
A.浅快呼吸的每分钟通气量比深慢呼吸的每分钟通气量小,
B.浅快呼吸的肺泡通气量比深慢呼吸的肺泡通气量小,
C.浅快呼吸的最大通气量比深慢呼吸的最大通气量小,
D.浅快呼吸的肺泡通气量比深慢呼吸的肺泡通气量大,
E.浅快呼吸的最大通气量比深慢呼吸的最大通气量大
未分类题
女性病人,28岁,近3个月摄食量增加却日渐消瘦,怕热多汗,心烦,失眠,体乏。查体:T37.0℃,P100次 分,R18次 分,BP130 70mmHg,甲状腺Ⅱ°肿大。病人身高165cm,体重45kg,近3个月来体重下降5kg。基础代谢率测定值+50。因甲状腺功能亢进入院待手术。1.该病人怕热多汗,是因为甲状腺素具有().A.促进三大物质合成的作用,B.促进组织分化、生长发育的作用,C.增加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的耗氧量和产热量的作用,D.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E.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的作用2.脉率和脉压是判断甲亢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该病人P100次 分,BP130 70mmHg,分析脉压加大的原因是甲状腺素().A.可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减弱,B.可使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减少,C.可使心输出量增加,但产热量增多,小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D.可提高中枢神经兴奋性,促进心输出量增加,E.可增加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的耗氧量和产热量的作用3.基础代谢率BMR的测定是临床诊断甲状腺疾病的主要辅助方法。BMR的正常变化百分率为().A.+10,B.+15,C.+20,D.+25,E.+304.该病人甲状腺功能亢进入院待手术,术前需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和碘剂做准备。碘剂缓解甲亢症状的机制是()A.利用甲状腺自身调节机制,通过供应碘暂时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与释放,B.可通过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产生负反馈作用,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C.可通过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产生正反馈作用,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D.可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促进甲状腺素的合成和释放,E.可通过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和释放5.该病人术后护理时,要特别注意观察刀口有无出血的情况。甲状腺手术容易出血的原因是甲状腺含有较多的().A.血浆激活物,B.组织激活物,C.纤溶酶,D.抗凝血酶,E.肝素
A.0℃,P100次/分,R18次/分,BP130/70mmHg,甲状腺Ⅱ°肿大。病人身高165cm,体重45kg,近3个月来体重下降5kg。基础代谢率测定值+50。因甲状腺功能亢进入院待手术。
1.该病人怕热多汗,是因为甲状腺素具有().
A.促进三大物质合成的作用,
B.促进组织分化、生长发育的作用,
C.增加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的耗氧量和产热量的作用,
D.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
E.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的作用
2.脉率和脉压是判断甲亢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该病人P100次/分,BP130/70mmHg,分析脉压加大的原因是甲状腺素().
A.可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减弱,
B.可使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减少,
C.可使心输出量增加,但产热量增多,小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
D.可提高中枢神经兴奋性,促进心输出量增加,
E.可增加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的耗氧量和产热量的作用
3.基础代谢率BMR的测定是临床诊断甲状腺疾病的主要辅助方法。BMR的正常变化百分率为().
A.+10,
B.+15,
C.+20,
D.+25,
E.+30
4.该病人甲状腺功能亢进入院待手术,术前需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和碘剂做准备。碘剂缓解甲亢症状的机制是()
A.利用甲状腺自身调节机制,通过供应碘暂时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与释放,
B.可通过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产生负反馈作用,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
C.可通过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产生正反馈作用,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
D.可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促进甲状腺素的合成和释放,
E.可通过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和释放
5.该病人术后护理时,要特别注意观察刀口有无出血的情况。甲状腺手术容易出血的原因是甲状腺含有较多的().
A.血浆激活物,
B.组织激活物,
C.纤溶酶,
D.抗凝血酶,
E.肝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