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1<x<0。 (1)|x-1|>|x+1|。 (2)x+2>x2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
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
C.条件(1)和(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
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
E.条件(1)和(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备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当今时代,文化的网络“速食主义”倾向并不少见:刷微博微信,瞄一眼推荐来、转来的“美文”,成了日常阅读的主要来源;机场等候区,拿着手机、平板电脑点点画画的随处可见;学生要交论文、办事员要写总结、甚至某人心血来潮要发封情书,首先想到的就是上网搜一搜,说不定范本、模板都现成可取;策划、出书、选题,离不开“网来网去”,盯着网络红人、名博、热帖,即使是“审丑”也不愁销量。但是,美国和日本的情况与我们不太一样,他们只有少量的人采用移动设备获得信息,而且他们每年看书的数量是中国的7至8倍。正是这些我们越来越习以为常的行为,侵蚀着社会的文化心态,使其功利。为什么人们喜欢通过网络享用文化“速食”无非是图它快捷,不费周章。但是,科学文化知识岂是信手拈来,速成之功一味依赖“速食”的“快”与“轻”,只会让我们与科学文化“慢”与“重”的本质背道而驰、越行越远。美国人与日本人正在让我们明白,自己已经越来越不爱看书了。也确实没有哪个时代像现在这样,需要在海量可选的文化服务、文化产品中精确寻找自己所需的素材。网络的发达,是文化“速食主义”的动因。出现文化“速食主义”症候群,与其归咎于网络,不如归咎于功利的心态。不妨时时自我警醒:在文化心态上,少一点浮光掠影,多一点凝神静气;少一点急火猛攻,多一点文火慢炖。文化“速食”不妨有,但没有理由抛下文化精品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