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阅读下列有关宏观调控的一组材料:
材料1
去年1月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结束连续14个月之久的下滑局面首次由负转正。直到2003年第三季度以前,价格总水平都是在1%以下的低位运行;但九、十月份以后,粮食及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由此带动食品类商品价格较大幅上涨,价格总水平一路上扬。今年头 3个月,居民消费价格分别达到3.2%、2.1%和3%。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剔除鲜菜、鲜果和能源等价格变动因素影响后,一季度价格总水平同比实际上涨3%,这个数值反映价格上涨的压力正在增加。
——摘自《连续上扬15月全年物价还要涨呈现冰火两重天》新华网2004年4月
材料2
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在去年投资增长接近翻番的基础上,今年前两个月钢铁行业的投资增速仍达到惊人的172.6%。企业对市场预期普遍较高,一季度钢铁行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为 170.4,比上季度又提高了14.7点。业内人士预计,在利益驱动下,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这种势头短期内难以扭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指出,目前在建的钢铁项目全部建成后,到2005年底全国至少将形成3.3亿吨钢的生产能力,而钢需求量预计2010年才能达到3.3亿吨,钢铁工业投资已超前5年。相当一部分小企业的生产,靠的还是100立方米的小高炉,落后的叠轧薄板生产线仍在满负荷生产。电解铝、水泥行业也存在类似的情况。目前,电解铝在建能力有310万吨,2005年产能预计达到1000万吨以上,超过市场预计需求近一倍。原料氧化铝的价格从2002年底开始,已经上涨了近八成;水泥行业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786亿元,同比增长了133%。
——摘自《关注首季经济形势:三大行业投资过热愈演愈烈》,
新浪网2004年4月11日
材料3
为了抑制过热,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措施。2003年12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2003]103号文件,即《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通知)。2月4日,国务院召开严格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对钢铁、电解铝、水泥投资建设项目进行认真清理。通知的核心内容是提高了钢铁产业的准入门槛;停止批准新建钢铁厂;严格信贷、土地、税制管理等措施,以促进钢铁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
——摘自《中国整肃钢铁业: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展开较量》,
《中国新闻周刊》2004年2月5日
材料4
昨天银监会表示,银监会已组成五大检查组,分赴广东、浙江、河南等七省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对钢铁、房地产、汽车、水泥、电解铝等过热行业贷款情况进行重点检查,这是银监会今年第二次表态对过热行业加大检查力度。如果再联系到央行短期内频频使用“存款准备金率”这味猛药来调控经济,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的形势已经凸显。
同时,央行近日公布的两个存款准备金政策同日执行,意义也相当深远。央行3月24日宣布,自2004年4月25日起,将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其他金融机构仍执行现行存款准备金率;继而4月11日央行宣布,从2004年4月25日起,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将执行8%的存款准备金率,国有独资、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等金融机构将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而这次上调与去年9只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间隔不到一年。
——摘自《银监会央行猛药防通胀五大组重点检查过热行业》,
《北京青年报》2004年4月14日
材料5
地方政府主导经济的格局当然需要改变,但民间的、市场的力量还需尽快放活。毋庸讳言,时下不少投资项目的背后都有深刻的政府背景。那些脱离实际、贪大求洋、盲目攀比上项目、铺摊子的“政府工程”,那些随意提供优惠政策、廉价土地、隐形担保以转嫁负担、转移成本的“政府行政干预工程”,自应从严治理。同时,我们还得分类指导,科学运筹,放心、放手让市场配置资源的能量充分释放,保护、引导方方面面加快发展的积极创造,鼓励、支持那些市场需求拉动中的、符合产业政策的、符合竞争规律的社会投资奋发作为。
——摘自《坚定不移地实施宏观调控发展还是硬道理!》新华网2004年6月23日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2说明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2)联系材料5,说明材料3中采取的措施的必要性。
(3)说明材料4中提高存款准备金这一措施对经济的调控作用。
(4)比较材料3、4、5,说明应当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宏观调控体系。

【参考答案】

(1)材料1表明,2003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逐步上,2003年第三季度以来出现了通货膨胀的势头;材料2表明,钢......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下面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关于革命道路问题的几组材料 材料1 ①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命。 ——摘自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1930年6月) ②(有人)以为中国像西欧各国一样,大城市的经济力量可以统治全国,所以大城市暴动成功以后可以影响小城市及乡村;而在中国,则找不到一个大城市的经济力量能统治全国的。 ——摘自中共六届二中全会的政治问题报告(1929年6月) ③中国豪绅资产阶级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不能成为一个整个儿阶级势力,他们内部分裂冲突,而没有组织全国家中央集权政府的能力。因此,革命不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 摘自瞿秋白:《武装暴动的问题》(1927年12月) 材料2 ①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 ——摘自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信(1929年2月) ②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摘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③现在就全国看来,农民运动的发展比较城市的工人运动要快得多。在这一种情势之下,若我们依然是将大部分的力量都用在城市中,实不如用在农村中为好。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之后,可以结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用广大的农村革命势力向城市进攻,必然可以得着胜利。 ——摘自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 ④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摘自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 材料3 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1页 请回答: (1)分析材料1,说明近代中国社会城乡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因。 (2)阅读材料2,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实质。 (3)综合材料1、2、3,指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客观依据和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基本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