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1. 公众层面的现象与专业层面的表现,看似相距甚远,实则紧密相连。不从事专业研究的社会公众固然不会参与科学技术前沿的创新,但实际上,公众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离开了这个群众基础,即使我们凭借少数科技精英的努力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也很难持续不断地推动创新,真正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势在必行
  • B.科技发展是公民科学素养的“软实力”
  • C.中国公民的科学素养亟待提高
  • D.科技的发展依赖于公众素养的同步提高
ABCD A [解析] 由“公众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离开了这个群众基础……也很难持续不断地推动创新,真正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可知,文段强调的是公众素养对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基础性作用。B项强调科技发展对公民科学素养的意义,颠倒了文段论述的主、客体,排除。C项“亟待”所表达的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迫切性从文段中无法推出,排除。D项表述过于绝对,文段只是说离开了这个基础,“很难持续不断地推动创新,真正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且“同步提高”也无法从文段中得出。本题答案为A。 古人说过,“读书当用三余”。其中一“余”便是“岁余”。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有诗云,“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鲁迅过年时最喜欢上书市购书,他的日记载有:1913年春节,他曾四去书市购书60册;1915年正月初二“补春节休息,买《说文系统第一图》拓本”;1925年除夕“往琉璃厂买石印《王荆公百家唐诗选》一部六本”。鲁迅买书都是要读的,这也是他别开生面的一种过年方式。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深层涵义是:

A.读书可以给人们的心灵以温暖、快乐和充实
B.春节长假最适合读书
C.古代人喜欢读书过年
D.读书过年,更富文化内涵和精神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