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背景:1933年在秋天的一个傍晚,聂耳在上海霞飞路遇到了一个卖报的小姑娘,瘦小的身上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叫卖的声音特别动听。 聂耳买了几份报纸,了解到小姑娘的名字叫“小毛头”。小毛头的父亲卧病在床,家里生活困难。  在回去的路上,聂耳决定把报童的悲惨生活写 出来。  歌曲写好后,聂耳又找到卖报的小毛头,把歌词念给她听,问她什么地方不合适可以改。 小姑娘想了想说:“都挺好,但如果能把几个铜板能买几份报的话也写在里面,我就可以边唱边 卖报了。 ”聂耳听后做了修改,在歌词中添上了“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的句子。 后来小姑娘还真 的边唱边卖报,自然她的报好卖多了。

1934年《扬子江暴风雨》在上海公演时,聂耳特地请小毛头扮演剧中的报童,并在这场戏中唱了这首歌,从此《卖报歌》传遍全国。

教学设计

该曲是小学二年级下册的歌唱内容。

教学目标为:

(1)聆听歌曲,感受跳跃、活泼的音乐形象,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2)认识“童声”,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卖报歌》。

(3)通过听辨与比较,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

请紧扣以上教学目标,设计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要求:关注音乐本体,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方法得当,教学环节完整,结构清晰。

【参考答案】

【参考设计】
1.组织教学:教师弹奏钢琴,学生根据钢琴音乐的律动做动作。
2.故事导入
师......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