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结合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谈一谈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揭开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基础......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解析 ↓↓↓)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请思考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材料一:“这种变味的教育,学了能有什么用呢就是考上大学能如何找到工作又如何……”“我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学校也不该把我们当成追求升学率的工具!”这样内容犀利的言辞,不是出现在辩论赛上,而是一名中学生在3000多名师生众目睽睽之下的激情演讲。4月9日,启东市汇龙中学经历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当天上午,学校举行升国旗仪式,一名高二学生在国旗下发表讲话时,将之前老师“把关”过的演讲稿悄悄换成另外一篇抨击教育制度的文章。5分钟的演说中,这名学生“慷慨陈词”,表达自己对现行升学和教育制度的不满,抨击父母强加给自己的所谓理想,引起一片哗然。昨天晚上,该校领导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学校认为这名同学的演讲“言论不当,用词过激”,已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但本着宽容的态度,不会对其进行处分。 材料二:“我们一天是怎么过的呢早晨到学校早自习,上半天课,中午吃完饭,然后午自习,下午上半天课,如果是住宿生晚上要晚自习,如果是走读生,回家先写作业,然后复习复习,十点十一点睡觉,第二天还是老样子。”北京市一位高二学生这样描述他的学习状态。 “在高考这个大背景下,学校、家长给的压力太大了,根本不给我们一个缓解压力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的学生天天泡在网络世界里沉迷不能自拔的原因。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的话,不知道这种教育制度能不能培育出能力比较全面的人;但是如果是想培养一个在精神上很坚强,可以正视现实的人来说,我觉得还是相对比较失败吧。”这位名叫权心(化名)的男孩呼吁,“如果可以的话,如果教育可以改革的话,那我希望代表广大学生说,希望新的体制可以对我们稍微温柔一点,就是多给我们一点自由,哪怕是多一点休息时间。” “作为北京首次高中教育改革的一个实验者,我认为课改的优点在于培养了我们的探究能力;拓宽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贴近时代步伐,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但也存在着问题:第一,学分制影响下,考试不仅数量多了,也重要多了,教材量猛增,半个学期就10本书,一个学期将近20本书,因为教材猛增,疯狂地赶进度使我们的学习质量很难有保障;第二,课改的教材缺乏系统性,内容不连贯;第三,一些必修课本词句烦琐、晦涩,不容易懂;第四,在我们的学习进程中某些学分的设置成为了一种变相的负担。”对于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新课改,另外一位正在读高二的女生如是评价,“虽然课改给了我们这个机会,让我们去培养创新精神,但是在这样的课业负担下,似乎这些东西意义也不太大了。” “就农村教育而言,加大教育投入并没有解决农村孩子辍学率越来越低、孩子的厌学情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是因为现在的教材不适合农村,越来越多的教材只是关注到物质的层面,图片、文字可能增多了一些农村的题材,但是关于农村真实的命运没有明确的阐述。就流动儿童教育而言,有的流动儿童学校为了自己的生存,给孩子很高的成绩、家长很满意的成绩,但是这些成绩并不能如实反映这些孩子所受的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吴金爱以自己参与北京师范大学农民之子社团的实践调研经验,分享了自己对教育的看法。 国家行政学院的教师从春侠则展示了她女儿周末要完成的作业:读三篇文章,写三篇读书笔记,每篇需要30分钟;语文练习册共6页,需40分钟;写字练习2页,需20分钟;一篇日记,需一小时;数学习题、数学测试卡、口算300道。从春侠算了算,“以上作业共需四小时。我们的学校教育就是这样让孩子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中成长的,学校教育就是在训练孩子做题!” “中国的教育教会学生考试,而美国的教育是教会学生生活。”中国青年报福建记者站站长陈强通过对女儿在中美两国所接受的教育进行比较后得出如上结论。他认为,我国学校教育应该降低基础教育的难度,重视历史、地理等人文知识。同时,中国的家庭教育简单地把素质教育理解为给孩子报很多的音乐班、绘画班,却忽视对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