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矛盾何在?

【参考答案】

货币政策目标的具体含义:
①稳定物价。所谓稳定物价,就是指在某一时期,设法使一般物价水平保持大体稳定。也即在某一时期,平均的价格是相对不变的。这并不意味着,个别商品的价格是稳定的。在动态经济中,整个价格的稳定是与个别市场的价格变动相一致的。在实际生活中,整个社会物价稳定的同时,会出现某种商品价格可能上涨或下跌的情形。因为当社会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增加,价格就上涨,这促使这种商品生产增加,以满足对商品需要的增加,价格机制自动发挥作用。这种价格变动,往往会促使全社会资源得以有效地分配,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所以,货币政策目标不是简单地抑制物价水平的上升,而是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不是同义词,但稳定物价的实质是控制通货膨胀,防止物价普遍、持续、大幅度的上涨。物价“稳定”到什么程度呢?具体指标视各国不同情况而有异。但是,任何国家都想把物价上涨控制在最小的幅度内。1970年后,各国通货膨胀日益严重,成为经济上的普遍问题,各国都把反通货膨胀、稳定物价当作主要目标。
②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工作,或每个劳动力在现行工资率下都能有一个职位。实际上,充分就业是同某种数量的失业同时存在的,在动态经济中,社会总存在某种最低限度的失业。失业有两种情况:一是摩擦性失业,即由于经济制度的动态结构、技术、季节等原因短期内劳动力的供求失调而造成的失业;二是自愿失业,即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或嫌工作条件不好而造成的失业。这两种失业是任何社会经济制度下都难以避免的。
除了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之外,任何社会都还存在一个可承受的非自愿失业幅度。即劳动者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资条件,但是仍然找不到工作,即对劳动力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失业。所以,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失业率等于零。
通常以失业率,即失业人数与愿意就业的劳动力的比率来表示就业状况。那么,失业率多少就可称之为充分就业呢?或者说一国的可容忍失业程度为多大呢?有的经济学家认为,3%的失业率是充分就业,也有的认为,失业率长期维持在4%—5%算充分就业;而在美国,大多数经济学家则认为,失业率在5%左右就是充分就业。因此,究竟失业率为多少才是充分就业,只能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来判断。制定一个准确的指标,作为合理的失业水平,是很难办到的。
③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国人力和物质资源的增长。经济增长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国家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经济增长常常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靠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带来的经济增长,不能算是真正的经济增长;同时价格上涨常常会引起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这也并不表示经济增长。衡量经济增长最常用的方法是,以剔除价格因素后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衡量一国的经济增长状况。
④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状况是一个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反映一国一定时期对外经济往来的综合情况。一国国际收支会出现三种情况:A.国际收支逆差;B.国际收支顺差;C.国际收支平衡。真正达到国际收支相等是很难办到的,短期的逆差和顺差是常有的事。在一定条件下,逆差不一定是坏事,它意味着得到了所需要的外国商品和服务,提供了必要的援助,有利于吸收国内市场偏多的货币,增加商品供应。而所有国家的国际收支都保持顺差是不可能的,这意味着经济关系无法维持下去。因此,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就是要努力实现一个国家对外经济往来中的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大体平衡或略有顺差、略有逆差。避免长期的大量顺差或逆差,使国际收支经常处于大体平衡。在决定货币政策时,不能单纯考虑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等方面,国际经济关系的稳定也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2) 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
货币政策的四个目标,都是国家经济政策的战略目标的组成部分,它们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各国在决定货币政策时都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要同时实现四个目标是非常困难的。通过某种货币政策工具实现某一货币政策目标的同时,常常会干扰其他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具体表现在:
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要保持充分就业,就必须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物价就要上涨;要降低物价上涨率,就要紧缩银根,压缩生产规模,这又会提高失业率。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是一对矛盾,要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必然要牺牲若干程度的物价稳定;为要维持物价稳定,又必须以提高若干程度的失业率为代价。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经济迅速增长,就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结果进口商品的需要比出口贸易增长更快,促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要消除逆差,必须压缩国内需求,但紧缩的货币金融政策又同时会引致经济发展缓慢乃至衰退,失业增加;这时又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但又会因为输入猛增,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物价稳定同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矛盾,这个问题颇有争议。有的人认为,通货膨胀可作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有的人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是形影不离的;也有的人认为,除非保持物价稳定,否则不能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从根本上讲,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为保持物价稳定提供了物质基础,两者是统一的。关键在于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如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来刺激经济发展,暂时可能奏效,但最终会使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通货膨胀使物价上涨,又迫使政府采取反通货膨胀政策,降低经济增长率。
总之,要保持高速的经济增长率,又要防止通货膨胀,这确实是一道难题。要做到合理的经济增长率,较低的失业水平,适当的物价稳定,三者同时兼顾,同时实现这些目标是不容易的。
事实已证明,货币政策各个目标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强调一个或两个目标,其他目标可能会向反方向发展;要实现一个目标,可能要牺牲其他目标。因此,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要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在一定时间内选择一个或两个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重点目标。例如当前许多国家都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政策目标。随着经济形势、政治局面的变化,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也会有变化。
热门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