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题

材料:
历史必修的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授完毕后,王老师组织学生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对本章的学习内容进行讨论。上课伊始,王老师以本章内容中的中央集权制不断强化为线索,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利大还是弊大”作为讨论题目,将学生分成两队,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展开讨论,并陈述各自的理由。一堂45钟的讨论课,学生们可谓唇枪舌剑,不仅列举课上学到的知识.还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课下搜集的资料用到讨论中,学习气氛热烈。王老师看到这样的场景.感到十分欣慰。
问题:结合材料内容,分析该教师组织的讨论课的作用和注意事项是什么。(16分)

【参考答案】

(1)讨论课的作用 日常的历史教学活动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较少。王老师组织的讨论课,结合整章......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解析 ↓↓↓)
热门 试题

未分类题
下面是某教师在讲课前准备比较生动、现实、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材料: 材料一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倡导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2004年,全国有一半地方采用的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可以多养活6000万人。继此之后.他领导的超级杂交水稻项目又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就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材料二2004年9月20日.据某钢铁公司负责人透露,美国目前正进行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有30多条生产线要向中国转移。钢铁产业在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被视为成熟产业,也被看作夕阳产业。 材料三自1991年3月美国经济走出低谷.至1997年12月底,已连续增长81个月。信息产业成为最大的新的经济增长源.约占近年美国经济增长的40%;一部分美国经济学家和新闻界人士认为.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材料四在全部GDP中,中国的3次产业比例是15:52:33;中等收入国家是10:38:52,世界平均是5:31:64。2003年中国的3次产业就业分布为49.1:21.6:29.3。其他国家的普遍规律是,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为第二产业的2~3倍。 根据以上材料.要求学生进行解析,并撰写一篇小论文。目的是让学生真切地了解科技对经济的巨大作用;中国科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党和政府“科教兴国”的战略;自觉树立为国家民族发展做出贡献的强烈责任感。 问题:请对该教师选取的教学材料进行评价。
未分类题
X线的特殊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