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这学期,我新接手了一个班级。一段时间下来,一个叫小林的同学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平日里沉默寡言,总是穿着一身脏兮兮的校服,背着一个似乎从未洗过的书包。他座位前后排的同学桌子拉得都离他很远,下课也没有人和他玩,他好像坐在一个孤岛上。我曾试图与他交流,但他几乎不与我互动。
后来,从教过他的王老师那里了解到,小林从小父母离异,双方都不愿抚养他,是他年迈多病的奶奶一直照顾他。王老师叹了口气,说道:“这孩子挺可怜的,可他自己也不争气,学习不上心,还不讲卫生,你看他的手、脸几星期都不洗一次,老师们说了多少次,他还是那样。班里同学也不喜欢他,不知道谁给他起了个外号‘臭鼬’,就这样传开了。咱们想帮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听了王老师的一番话,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作为小林的班主任,我必须帮助他。第二天,我在办公室放了一条新毛巾,等小林到校后,把他叫到办公室里,让他把手、脸洗干净,把镜子放在他面前,夸了他一句“看,还挺帅的嘛”。他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我顺势鼓励他要保持讲卫生的好习惯。此外,在课堂上我给了他更多的关注,让他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课后,我找机会跟他聊天,当面批改他的作业,并对他的错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小林的个人卫生习惯有所改进,学习也有所进步,可他似乎还是有意无意地躲着我,课间总是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发呆,既不跟同学玩也不跟老师聊天。看得出来,他依然没有朋友,还是那么孤独。
案例二
张老师是某班的班主任。接手前,他就听说本班有几个不太好管的学生,经常上课捣乱、不交作业,学习成绩差,隔三岔五就会被老师批评,是老师办公室的常客。
张老师一接手,就分别找这几位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心。并与他们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刚开始这几位学生有明显进步,张老师感到很欣慰。可是没过多久,张老师就有些焦头烂额:英语老师拿来一张学生名单,说:“你们班这几个学生已经好几天没交作业了,怎么催都交不上来。”
数学老师也来找,说:“这次测验,你们班这几个学生又只考了20多分,自己还不当回事,让改错也不改。这学生没法教了!”
德育主任找张老师谈话,说有几个学生频繁迟到,导致他们班在本月的学校班级量化考核中成绩倒数第一。
张老师发现所有问题都跟那几个学生有关。班级其他学生也来告状。说他们上课几乎不听讲,小动作不断,经常说话,有时还打闹,不仅影响大家的学习,还害得班级被扣分。老师提醒也不管用.能不能别让他们在这个班了。

请结合案例一,谈谈作为班主任应该如何对待和帮助班级中像小林这样的学生。
要求:有针对性,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作为一名班主任,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利用相应的教育规律进行教学。
(1)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尤其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2)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3)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作为一名班主任,可以联合小林的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并且要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小林。
(4)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总之,作为班主任要关注到班里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并且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教学和德育。

热门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