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这学期,我新接手了一个班级。一段时间下来,一个叫小林的同学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平日里沉默寡言,总是穿着一身脏兮兮的校服,背着一个似乎从未洗过的书包。他座位前后排的同学桌子拉得都离他很远,下课也没有人和他玩,他好像坐在一个孤岛上。我曾试图与他交流,但他几乎不与我互动。
后来,从教过他的王老师那里了解到,小林从小父母离异,双方都不愿抚养他,是他年迈多病的奶奶一直照顾他。王老师叹了口气,说道:“这孩子挺可怜的,可他自己也不争气,学习不上心,还不讲卫生,你看他的手、脸几星期都不洗一次,老师们说了多少次,他还是那样。班里同学也不喜欢他,不知道谁给他起了个外号‘臭鼬’,就这样传开了。咱们想帮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听了王老师的一番话,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作为小林的班主任,我必须帮助他。第二天,我在办公室放了一条新毛巾,等小林到校后,把他叫到办公室里,让他把手、脸洗干净,把镜子放在他面前,夸了他一句“看,还挺帅的嘛”。他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我顺势鼓励他要保持讲卫生的好习惯。此外,在课堂上我给了他更多的关注,让他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课后,我找机会跟他聊天,当面批改他的作业,并对他的错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小林的个人卫生习惯有所改进,学习也有所进步,可他似乎还是有意无意地躲着我,课间总是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发呆,既不跟同学玩也不跟老师聊天。看得出来,他依然没有朋友,还是那么孤独。
案例二
张老师是某班的班主任。接手前,他就听说本班有几个不太好管的学生,经常上课捣乱、不交作业,学习成绩差,隔三岔五就会被老师批评,是老师办公室的常客。
张老师一接手,就分别找这几位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心。并与他们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刚开始这几位学生有明显进步,张老师感到很欣慰。可是没过多久,张老师就有些焦头烂额:英语老师拿来一张学生名单,说:“你们班这几个学生已经好几天没交作业了,怎么催都交不上来。”
数学老师也来找,说:“这次测验,你们班这几个学生又只考了20多分,自己还不当回事,让改错也不改。这学生没法教了!”
德育主任找张老师谈话,说有几个学生频繁迟到,导致他们班在本月的学校班级量化考核中成绩倒数第一。
张老师发现所有问题都跟那几个学生有关。班级其他学生也来告状。说他们上课几乎不听讲,小动作不断,经常说话,有时还打闹,不仅影响大家的学习,还害得班级被扣分。老师提醒也不管用.能不能别让他们在这个班了。

假如你是案例二中的班主任张老师,将如何帮助班上那几位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求:方法得当,措施合理,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第一,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培养,如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引导学生认真听讲,培养其良好学习习惯。
第二,积极与任课老师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时常与任课老师沟通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良表现,及时纠正和教育,保证教育管理的一致性。
第三,注重激励和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优点,进行表扬和鼓励,通过正强化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良好行为。
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活动中积极关注学生,注重发现学生的不同能力,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第五,发挥家长的作用。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表现,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合力。
第六,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个别不良习惯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帮助其改正。
第七,建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通过评价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

热门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