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加入课堂打击乐器,丰富歌曲表现力”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设计:
器乐创编表现歌曲
(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轻柔、连贯的声音,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身体左右摇摆做律动。
(2)教师用话语引导学想象蜻蜓自由~飞舞的情景,运用手臂模仿蜻蜓上下一飞舞的动作,表现蜻蜓在田间忙碌捉虫的样子。注意动作应柔和,与歌曲的韵律一致。
(3)根据课前的分组,教师下发三角铁、碰铃等打击乐器,引导学生自由练习演唱歌曲,同时用动作、打击乐器等(一小节敲击一下)参与歌曲表现。教师规定练习时间,并对小组进行指导。
(4)学生分组.上台表演,台下观看的学生轻哼乐曲伴奏。
(5)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对其他小组进行鼓励。
设计理由:这是一首唱歌课,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应当突出“唱”的部分,且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应采取引发其兴趣的教学模式。
因此,在学生基本掌握歌曲的演唱后,我引导学生尝试用合适的情绪演唱歌曲,为了不让连续的歌唱变的乏味,我引导学生律动唱,并创设情境,学生仿佛置身于田野和蜻蜓共舞,边唱边模仿蜻蜓飞翔的动作。这样整个课堂不仅音符流动起来,学生也随着这样的情绪欢快起来,整个课堂是鲜活的”动“起来的课堂。
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旋律之美,锻炼他们的想象力与小组合作能力。我引导学生们分组创编属于自己的音乐节奏。在这个过程里,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没有对错之分,我会适时进行引导。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表演的过程中,旋律在他们的脑海里不断流动,他们赋予音乐不一样的表现力。同时,我在过程中引导他们说出自己对他人音乐的看法,也锻炼了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步骤,在歌唱中,真正提高学生对歌曲的表现力,丰富学生音乐创造能力。

热门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