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材料1
共享单车火了。不到半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橙、黄等各色共享单车。与公交车、地铁站等交通枢纽接驳,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无论是缓解交通拥堵,还是保护环境,共享单车都很有用。然而,在单车数量飙升的同时,停车问题也日益突出。
在北京一些地铁站周围,共享单车“任性”停放现象明显:有的横亘在人行道上,妨碍行人走路;有的无序摆放,让本来就狭窄的非机动车停车区域更显紧张;有的直接停在出入口台阶下,挡住进站通道;有人甚至将车塞进绿化带里、锁在栏杆上、靠在大树边。在南京,共享单车进驻才半个月,仅是闹市区新街口一处就有近600辆单车因违章乱放被管理部门拖走。在成都等地,共享单车也因“占道”等问题屡被城管部门扣押。
共享单车为什么停不好?这与租车者素质参差不齐有关系,一些租车者只顾骑、不顾停,不愿意花时间认真摆放单车;这也与单车公司跑马圈地、过量投放、管理粗放有关。有的街头地方狭窄,一下子容不下那么多单车,一些故障车长期摆放在街头,而单车公司又顾不上管理,加剧了停车乱象。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2
如今,在北京、上海、昆明等各大城市的大街上,橙色、黄色、蓝色的共享单车,成为解决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极佳选择,受到普遍欢迎。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恶意损坏、乱停乱放等“负面”新闻屡见报端。人们不禁要问,共享单车何时能实现文明共享?
近日,一篇《共享单车,一面国民素质的照妖镜》的文章在网络上得到广泛转载传播。看到图片上“被肢解”“被上树”“被焚烧”的单车,网友留言里充满指责、愤怒,并呼吁要严打这种恶意破坏共享单车的行为。
“出现不文明甚至违法行为,固然有个人道德素质和道德自律的问题,但也有法律制度落后、监管缺位的问题。”倪素香指出,在社会生活中,仅仅依靠个人自觉往往无法完全履行道德义务。共享单车等新业态的发展对使用者的素质提出了考验,同样也对企业管理和政府监管提出了挑战。
——摘自《光明日报》

从公民个人角度分析,如何努力维护文明和谐的秩序让“共享单车停好”或“共享单车文明共享”?

【参考答案】

共享单车在惠及民众的过程中出现的无序乱象,既有管理层面的问题,更反映了社会公德的缺失、个人品德的偏低,以及法律意识的淡漠。
爱护公物和遵纪守法,都是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爱护公物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每个公民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遵纪守法,作为社会公德的最基本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良好社会秩序的维护,既要践行道德的要求,又要遵守法律规定。
就公民个人而言,我们既要不断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又要尊重法律规范,不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而促进整个社会文明风气的形成,为共享单车一路远行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