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基本要求:原因分析既要阐述相关理论依据,又能结合具体情境;指导计划要符合儿童心理和社会性行为发展的规律,并具有可操作性。
分析: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的攻击行为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获得的:一是观察学习,二是直接学习。其中观察学习是儿童行为获得的最主要来源。社会因素是诱发儿童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诸多社会因素中,电视对儿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往往是其他社会影响的媒介。此外,父母的教养方式粗暴、经常体罚儿童,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发生率也比较高。
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但模仿性强。在此案例中,小雨对动画片中暴力行为的模仿以及妈妈不恰当的惩罚方式都强化了小雨攻击性行为的发展,起到了增加儿童攻击的消极作用。这是因为某些惩罚手段本身就具有攻击行为榜样的性质。儿童在“适宜”的情况下,会把别人惩罚他的这些手段用来攻击他人。
指导计划:
(1)和家长沟通,帮助调整教育方式。请家长给予小雨更多温柔的关爱和照顾,比如经常抱抱他,给他作一些身体的按摩。有助于他内心的安定,避免攻击与暴力。
(2)请家长协助尽量不要小雨看暴力性的动画片,向家长介绍一些有益的动画片。
(3)请被打的小朋友和小雨进行对话,让他了解别人被打时的感受,同时辅以讲相关故事的方式,让小雨从内心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
(4)在幼儿园通过分派给小雨积极有益的任务,让他建设性的运用自己精力,转化他的攻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