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有人认为“普惠式”扶贫好,有人认为“精准式”扶贫好。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扶贫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需求,我认为精准扶贫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普惠式”扶贫,在过去一定历史时期内解决了一部分民生问题,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整体发展,他的局限性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1.把脉不清,致使针对性不强,扶贫效果差、扶贫效率低。2.大锅饭式的扶贫,人资物等粗放性使用,导致资源错配,扶贫腐败事件频发。 与“普惠式”扶贫相比“精准扶贫”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精准于突出问题导向,根据扶贫对象所遇实际问题,即致贫原因,而进行精准扶贫,能抓住贫困的具体原因,针对各地各类人有所区分,给予不同方式、不同角度、不同性质的帮扶。例如,针对贫瘠土地农民的搬迁计划,针对低收入有劳动力家庭的培训再就业,针对因病致贫家庭采取社保兜底等。 二是扶贫效率更高,源于把脉精准,各种资源可以有效释放,直击病灶。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把钱花在刀刃上,把物资用在具体的实际项目上,实现因地制宜。各贫困地区派驻的扶贫技术人才也不尽相同,根据不同需求,派驻差异化的帮扶人才,从而在人才利用上也同样实现了精准,使得人尽其才。 在精准扶贫的大政策下,如何有效开展,切实落实,还需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开展: 第一,要精准扶贫,精准识别是前提。扶贫前期要进行充分调研,汇总各方数据,针对扶贫当地群众进行全面筛选,将真正的困难群众精准地筛选出来,分析各地各类别人群的贫困程度,贫困原因,现有地域资源,劳务水平等,并要再进行分类处理。识别过程中注意发扬基层民主,做好信息公示公开,通过群众参与监督的方式,确保识别过程公正。 第二,要精准扶贫,精准帮扶是核心。帮扶不仅仅是物资和钱财的拨付补贴,还要通过招商引资、培训劳务、开发旅游等手段发展扶贫的内生动力,让群众劳动创业致富。帮扶也离不开基层工作者的技术指导和观念改变,让扶贫有思路有落实。同时可以在宏观进行上引领,比如推进“淘宝千县万村”工程,让扶贫群众也能搭上互联网的快车;比如推进“一村一品”,打造特色产业,帮助农民致富。 第三,要精准扶贫,精准管理是关键。要建立健全贫困人员信息采集制度,确保及时跟进扶贫进展,并要将实现贫困人员信息库动态管理,实时更新。实行一对一帮扶,并将帮扶对象的脱贫程度和改善状态,与扶贫人员职级晋升与政绩考评相挂钩。 点评:题目中题设问法虽很常见,即有人认为如何,有人认为如何,考生可能习惯性地进行自由选择、自由组合,只要自圆其说就好,但是本题不建议考生进行自由选择,应更倾向于赞成“精准扶贫”,因“精准扶贫”是目前我国解决扶贫问题的主基调,倾向性很明显,属于时政热点中的常识,不容质疑与模糊。所以给考生有效作答面试题目以启示1.多关注时政热点与动态。2.有些题目貌似开放,选择多元,但凡与时政主脉络相关题设,稳妥起见要贴近住脉络,不建议冒险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