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书院与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是用一圈矮墙将建筑物围起来而形成的藏书之所,但它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古代图书馆。
唐末至五代期间,战争频繁,因此许多读书人避居山林,创立书院,形成了中国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是藏书、教学与研究三者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书院制度萌芽于唐,完备于宋,废止于清,前后历经千余年的历史,对中国社会的教育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北宋时,以讲学为主的书院日渐增多。南宋时随着理学的发展,书院逐渐成为学派活动的场所。宋代最著名的四大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书院大多自筹经费,建造校舍。教学采取自学、共同讲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形式,以自学为主。它的特点就是为了教育、培养人的学问和德行,而非应付考试,获取功名。
明代书院发展到1200多所,其中有些是官办书院。一些私立书院自由讲学,抨击时弊,成为思想舆论和政治活动场所,最著名的有江苏无锡东林书院。明朝统治者曾先后四次毁禁书院,然而东林书院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多次毁而不绝。在严酷的政治压迫下,书院师生宁死不屈。东林书院的对联写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清代书院达2000余所,但官学化也达到了极点,大部分书院与官学,也就是由政府所办的学堂并无差异,如武昌两湖书院、广州越秀书院,等等。到了1901年,清朝政府将各省的书院改为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的书院改为中学堂,各州县的书院改为小学堂。至此,书院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篇文章可能选自:
A.历史课本
B.新闻日报
C.法律杂志
D.经济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