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255元提高到2010年的5919元,增加2664元,年均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年均增长8.9%,比“十五”期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速度高3.6个百分点。
2005—2010年农村居民纯收入及增长情况
年份 纯收入
(元/人)
比上年增加
(元/人)
比上年名义
增长(%)
扣除价格因素影响比
上年实际增长(%)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3255
3587
4140
4761
5153
5919
“X”
332
553
620
393
766
10.8
10.2
15.4
15.0
8.2
14.9
6.2
7.4
9.5
8.0
8.5
10.9
    2010年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人均2431元,比2005年增加1257元,增长1.1倍,年均增长15.7%。在工资性收入中,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人均1178元,比2005年增加610元,增长1.1倍,年均增长15.7%;外出务工收入人均1015元,比2005年增加557元,增长1.2倍,年均增长17.2%。
    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生产经营纯收入人均2833元,比2005年增加988元,增长53.6%,年均增长9.0%。其中,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人均2231元,比2005年增加761元,增长51.8%,年均增长8.7%。农村居民家庭从事第二产业生产经营得到的纯收入人均182元,比2005年增加74元,增长68.2%;从事第三产业生产经营得到的纯收入人均420元,比2005年增加153元,增长57.4%。
    2010年农村居民得到的转移性收入人均453元,比2005年增加305元,增长2.1倍。其中,2010年各级政府给予的农业生产补贴收入人均118元,比2005年增加100元,增长5.5倍;2010年农村居民领取的离退休金、养老金人均113元,比2005年增加82元,增长2.7倍;2010年农村居民报销医疗费人均27元,比2005年增加24元,增长8.7倍;2010年农村居民领取最低生活保障收入人均12元,比2008年增加7元,增长1.5倍。
    2010年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人均202元,比2005年增加114元,增长1.3倍,年均增长18.0%,年均增速比“十五”期间高3.5个百分点。
    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从事二、三产业生产经营得到的纯收入人均为______。

A.375元
B.446元
C.528元
D.602元
热门 试题

单项选择题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查明:2010年11月1日零时,江苏省常住人口为78659903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74382809人相比,增长5.75%。 江苏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9630233人,占50.38%;女性人口为39029670人,占49.6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2.58下降为101.54。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230180人,占13.01%;15~64岁人口为59861916人,占76.10%;65岁以上人口为8567807人,占10.8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6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5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13个百分点。 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506817人;具有高中文化(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269779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041750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9016862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917人上升为10815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3039人上升为16143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6372人上升为3867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2881人下降为24176人。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江苏省常住人口中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是______。
A.13.07%
B.10.89%
C.8.76%
D.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