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扇子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扇子是用苇草做成的。历史上扇子的主要材料有竹、木、纸、草和飞禽的羽毛等。远古时代,中国人的祖先在炎炎夏日随手取来植物的叶子或飞禽的羽毛,进行简单加工,用以遮挡太阳,引来凉风,这便是扇子的起源。
扇子起初是实用的玩意儿,不过中国人一向有在日常器物上添加装饰的传统,特别是隋唐之后,文人们别出心裁,开始依据扇面形状描绘出千姿百态的图画,配上恰到好处的诗句,并在扇把上雕刻,慢慢地使扇子演变成了集雕刻、书法、绘画、篆刻等于一身的、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品,成为今天收藏界的一大门类。
中国古代扇子的种类非常多,但真正被藏家所垂青的,只有团扇和折扇两种。团扇由丝织物制成,它的诞生远早于折扇,因形状团圆如月暗示了团圆和谐,又名“合欢扇”。折扇产生时间虽较迟,其重要性却极大。它携带方便,收则折起,用则铺开,是文人的宠物。明代是折扇流行的开始,清代是折扇大发展的时期。此时扇子在文人官员中间更加流行,扇子不仅是用以生风的工具,也不仅是一种艺术品,它还成为一种身份地位及趣味的象征,成为他们社会角色的道具。
清代,扇子还从中国流传到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欧洲。那时广州的商人还曾专门生产适应欧洲贵妇趣味爱好的折扇。折扇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成了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使者。
当代中国以地域划分共有四大名扇:其一是江苏的檀香扇,用檀香木制成,具有天然的香味,因此有“扇存香存”的特点。其二是广东的火画扇,制作时选薄玻璃扇两柄,合成一柄双面扇,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火笔作画而成,永不褪色。其三是四川的竹丝扇,扇面多是桃形,用细如绢丝的竹丝精心编织而成,被誉为巧夺天工的国宝。其四是浙江的绫绢扇,绢这种材料被广泛用来做折扇的扇面,它材质轻而薄,色彩光亮,给人以文雅的感觉。
清代的扇子与历代不同,它成为:
A.艺术品
B.实用的工具
C.皇家用品
D.身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