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材料1
联合国人口基金的统计显示,世界人口从10亿增长到20亿用了一个多世纪,从20亿增长到30亿用了32年,而从1987年开始,每12年就增长10亿。
人口迅猛增加给世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给各国发展与稳定带来了挑战,这需要全人类妥善应对。德国柏林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克林霍预言,2020年到2050年欧洲将迎来人口老龄化危机大爆发。在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庞大、增速过快是挑战,各国粮食安全、教育、医疗、就业等面临很大压力。潘基文在纽约一所学校发表演讲时说,“70亿人,意味着需要更多食物,更多能源,更多就业和受教育的机遇,更多权利以及更多让他们繁衍和抚育后代的自由。”
发展状况、发展模式影响了人口状况,人口状况也反过来影响了各国的发展。这方面,中国的经验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高度评价。巴西全国统计科学院的人口统计学教授迪尼斯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中国有世界最多的人口,多亏中国的改革,选择了人口低增长和经济、消费高增长的道路。”
——摘自《文汇报》
材料2
在当今世界,每天仍有近10亿人醒来不知该如何填饱肚子,解决饥饿问题依旧是一个难题。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中关于解决贫困问题的目标,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仍难以实现。频发的自然灾害以及高涨的粮食价格,使得这些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居民营养不良状况进一步恶化。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全球主要合作伙伴之一。除年度捐款外,中国还向该署提供快速反应账户捐款,印度洋海啸、海地地震以及今年非洲之角旱灾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中国也及时通过世界粮食计划署向相关国家提供援助。中国政府对于非洲之角日趋严重的饥荒反应迅速,对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吉布提、乌干达等国家的援助拯救了数十万人的生命。目前中国政府与该署合作,捐助1亿元人民币帮助该署在索马里展开救灾行动。
随着实力的增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中国正不断加强自己对于全球消除贫困行动的影响力,更深入参与国际事务。在2008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呼吁各国未来五年对粮食计划署捐款翻一番。
中国成为消除全球贫困行动的发起者,与中国一起的还有俄罗斯、巴西、南非以及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这些国家都曾是食品援助的受援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粮食援助的生力军——他们帮助其他国家找到自己的粮食安全问题解决办法,有的提供现金援助,有的提供实物援助。人和人是平等的。世界上的孩子,无论来自何方都不应受到饥饿的威胁。在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上,中国是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有力支持者。
——摘自《人民日报》(2011年9月21日)
材料3
联合国近期发布报告称,2010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增至创纪录的2430亿美元,但许多国家在增加气候融资方面仍遇到瓶颈。全球气候融资的主体主要有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由于气候问题具有典型的全球公共性,公共部门资金是解决气候问题的重要来源。《哥本哈根协议》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的、可预测的、充足的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尽管发达国家集体承诺要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提供300亿美元新的额外资金,但是这与发展中国家实际所需资金相去甚远,而且协议并未明确各国的出资比例,许多发达国家出资的政治诚意也不足,因此,私营部门资金也逐步成为公共部门资金的重要补充。无论是公共部门还是私营部门,其参与气候融资的渠道和方式都具有多样性。以参与或合作模式来分,有单边、双边和多边模式,其中,双边和多边融资是通过国际合作机制来实现的。
——摘自《人民日报》(2011年11月2日) 结合材料1、2分析非传统安全的特点
【参考答案】
从材料1的全球人口问题到材料2的粮食安全问题,说明非传统安全内涵和主体的多元化。非传统安全是一种综合安全,涵盖着政治、经......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