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我一向都很崇敬和钦佩那些在别人困难时能捐出万儿八千元钱的善举。我的工薪仅能养家糊口,我只能布施我的友善。
步行街头,常常能看到一些残疾者可怜的目光,听到其悲怜的乞求以及一些老人和小孩的乞讨。面对他们,我总会不自觉地将1元、2元、5元人民币投入他们放着或端着的碗里。友善是同情。
许多人走进理发店,剪发、吹头总要求师傅亲手做,不让学徒挨边。有一次-一位学徒虔诚地要为我剪发,师傅本已拿起剪刀,我说让学徒剪,剪差了头发可以再长。虽然学徒剪、吹都不理想,但我每次都给这个学徒提供实践的机会,学徒终于很快地掌握了技术。友善是支持。
每次走进菜场,我的脚步总停留在那些年纪大或老人们的摊前,购买她们的产品。友善是关爱。
领导安排工作,同事协同工作,有时不如意,但我总是尽心尽力去做好。友善是合作。
办事者来到,我积极帮助,朋友来访,我盛情款待,极力做到不冷落他人。友善是热情。
曾有位同事因为误解,指责我的工作,散发对我的批评传单,对我造成不利影响。我原本有许多机会可以借工作之便压制他,但我没有这样做。友善是宽容。
曾经很多次在路上被自行车或摩托车擦伤,我知道别人并非有意,便自己擦些碘酒,贴上一方创可贴了事。友善是原谅。
读初二的儿子向我要一个抽屉放他自己的东西。我从不去翻看。友善是尊重。
妻子常周期性的有几天烦躁,我知道她会发脾气,便不予计较。友善是理解。
父母年纪大了,行动不便,我提醒自己要常回家看看,送些钱回去。友善是孝顺。
前些日子,一杂志赠我一套增刊,我知道杂志社不要钱,便专门订了一份该刊。友善是回报。
布施友善是我所愿,我不期望回报,但我知道布施友善的人,一定也会得到友善的布施。

【参考答案】

可以论证:友善是同情,是支持,是关爱,是合作,是热情,是宽容,是原谅,是尊重,是理解,是孝顺,是回报。友善别人,布施友善......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1930年,有个叫西蒙·史佩拉的传教士,每日习惯于在乡村的田野之中漫步很长的时间。无论是谁,只要经过他的身边,他就会热情地向他们打招呼问好。 其中有个叫米勒的农夫是他每天打招呼的对象之一。 当传教士第一次向米勒道早安时,这个农夫只是转过身去,像一块石头般。在这个小乡镇里,犹太人和当地居民相处得并不好,成为朋友的更几乎没有。不过这并没有妨碍或打消史佩拉传教士的勇气和决心。一天又一天地过去,他持续以温暖的笑容和热情的声音向米勒打招呼。终于有一天,农夫向教士举举帽子示意,脸上也第一次露出一丝笑容了。 这样的习惯持续了好多年,每天早上,史佩拉会高声地说:“早安,米勒先生。”那位农夫也会举举帽子,高声地回道:“早安,西蒙先生。”这样的习惯一直持续到纳粹党上台为止。史佩拉全家与村中所有的犹太人,都被集合起来送往集中营。 从火车上被放下来之后,就等在长长的行列之中,静待发落。在行列的尾端,史佩拉远远地就看见来营区的指挥官拿着指挥棒,一会儿向左指,一会儿向右指。他知道发配到左边的就是死路一条,发配到右边的则还有生还机会。 他的心怦怦地跳着,越靠近那个指挥官,就跳得越快。 他的名字被叫到了,然后那个指挥官转过身来,两人的目光相遇了。 史佩拉静静地朝指挥官说:“早安,米勒先生。”米勒的一双眼看起来依然冷酷无情,但听到他的招呼时,突然抽动了几秒钟,然后静静地回道:“早安,西蒙先生。”接着,他举起指挥棒指了指说:“右!”他边喊还边不自觉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