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根据下列材料,分析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原因以及废除科举的历史影响。 “窃惟奉旨兴办学堂,已及两年有余,而至今各省学堂仍未能多设者,经费难筹累之也。公款有限。全赖民间筹捐。然经费所以不能捐集者,由科举未停,天下士林调朝廷之意并未专重学堂也。然则科举若不变通裁减,则人情不免观望,绅富孰肯筹捐,经费断不能筹,学堂断不能多。入学堂者恃有科举一途为退步,既不肯专心向学,且不肯恪守学规。况科举文字,每多剽窃;学堂功课,务在实修。科举止凭一日之短长,学堂必尽累年之研究;科举但取词章,其品谊无从考见,学堂兼重行检,其心术尤可灼知。彼此相衡,难易迥别,人情莫不避难而就易,此已早在圣明昭鉴之中。当此时势临危,非人莫济,除兴学堂外,更无养才济时之术。若长此因循,坐糜岁月,国事急矣,何以支持。” ——《奏请递减科举注重学堂折》 “近数年来,各国盼我维新,劝我变法,每疑我拘牵旧习,讥我首鼠两端。群怀不信之心,未改轻侮之意,转瞬日俄和议一定,中国大局益危,斯时必有殊常之举动,方是化群疑而消积愤。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送,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戢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兵农工商,各完其义务而分任其事业。妇人孺子,亦不使逸处而兴教于家庭。无地无学,无人不学,以此致富奚不富,以此图强奚不强。” ——《清帝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1)清末废除科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科举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一是不能满足对新式科技人才的......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