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以下是在一场关于“安乐死是否应合法化”的辩论中正反方辩手的发言:
正方:反方辩友反对“安乐死合法化”的根据主要是在什么条件下方可实施安乐死的标准不易掌握,这可能会给医疗事故甚至谋杀造成机会,使一些本来可以挽救的生命失去最后的机会。诚然,这样的风险是存在的。但是我们怎么能设想干任何事都排除所有风险呢?让我提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不把法定的汽车时速限制为不超过自行车,这样汽车交通死亡事故发生率不是几乎可以下降到零吗?
反方:对方辩友把安乐死和交通死亡事故做以上的类比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不可能有人会做这样的交通立法。设想一下,如果汽车行驶得和自行车一样慢,那还要汽车干什么?对方辩友,你愿意我们的社会再回到没有汽车的时代吗? 学校的抗洪赈灾义捐活动收到一大笔没有署真名的捐款,经过多方查找,可以断定是周、吴、郑、王中的某一位捐的。经询问,周说:“不是我捐的”;吴说:“是王捐的”;郑说:“是吴捐的”;王说:“我肯定没有捐”。 最后经过详细调查证实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 根据已知条件,请你判断下列哪项为真?

A.周说的是真话,是吴捐的。
B.周说的是假话,是周捐的。
C.吴说的是真话,是王捐的。
D.郑说的是假话,是郑捐的。
E.王说的是真话,是郑捐的。
热门 试题